• 67阅读
  • 0回复

鸡城探“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08
第2版(经济)
专栏:

  鸡城探“源”
本报记者曾坤孟西安
货源足市场丰。
西安人说,古城副食品中属鸡肉和鸡蛋便宜。但大多数居民也许不知,全市鸡肉蛋供应量大多来自高陵等郊县。
岁末隆冬,记者出西安向北20多公里,来到靠养鸡闻名全国的高陵县。只有2万余人的高陵县城,充满浓浓的商业气息。一条条宽敞的主街两旁,小店铺密密匝匝,且大多跟鸡攀缘。店铺虽小,但匾牌大得醒目:“鸡病诊所”、“鸡饲料店”、“鸡笼器械店”、“鸡蛋托盘店”,真是鳞次栉比,目不暇接。县长屈永胜告诉记者,光鸡病诊断服务部就有23家,出售养鸡设备的专营店就有50多家。全县已形成几条鸡营专业化街道:以县城文卫路为主的养鸡技术推广、疫病防治服务一条街;以县西街为主的禽蛋购销一条街;以县城北街为主的养鸡设备加工销售一条街……
穿街而行,不时遇见满载鸡蛋、活鸡的汽车、拖拉机和自行车驶过。地处闹市区一家东方红旅店,几乎所有房间都被来自福建莆田的300多人“导(倒)蛋部队”常年包租。一位已有6年“倒蛋史”的青年农民郭忠武称,经他们手销往广州的高陵鸡蛋目前每天达12节火车皮。在高陵专门从事“倒蛋”的人曾达1万之众。
县城“鸡业”兴旺,乡下更是“闻鸡起舞”。城郊北樊二村农民李石头一家6口,耕种7亩半地外,1985年靠贷款300元,笼养120只罗曼鸡起家,现已笼养1000多只蛋鸡,一年光销售鸡肥就收入三四千元。今年新建一栋150平方米的二层住宅楼,自称家产有10多万元。李石头告诉我们,全村80%的农户都养鸡,共笼养5.6万只鸡。据介绍,全县5万多农户,户均养鸡51只。人均养鸡14只,居陕西和西北之首。去年末全县存栏鸡达287万只。养鸡业已成为高陵县城乡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时至隆冬,雾雪弥漫四野,可县种鸡场的机械化孵化车间却温暖如春。成千上百盘刚刚出壳的雏鸡正待出售,该场一年可向社会提供商品化雏鸡800万只。地处城南郊的深圳康达尔(高陵)饲料有限公司1994年已销售各种饲料3.8万吨,是目前陕西最大的现代化饲料加工企业。还有去年8月刚建成投产的高陵纸模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装蛋的纸模托盘,不到4个月已实现销售收入220万元,赢利72万元。据统计,全县仅鸡的收入已超亿元,真可谓鸡多利多,“大吉大利”。
县畜产局局长魏忠德评价全县养鸡“业绩”时说,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以养鸡为龙头,产供销一条龙,牧工贸相结合的养鸡生产发展格局。记者身临鸡城亲眼所见,证明魏局长所言属实。有如此红火充裕的“鸡源”,何愁市场不繁荣。可是,高陵县领导视野更远,眼下正积极运作,准备今年建一座西北最大的禽蛋交易市场,并借助自身已建成吨粮县的优势,把高陵县“鸡源”培育得更旺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