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编者寄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0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编者寄语
 到林区采访,多次听到基层干部说“难”:说山区交通不方便,资源卖出去富了山外人,穷了山里人;山里穷留不住人,已经落户的大学生也纷纷飞走了;与“科学”无缘,专家学者请不来,新的科技成果开不了花,新的技术学不来。这些难处确实存在。
那么,山区是否就没有了致富之路呢?江西崇义县是个山区县,他们的致富经验,对类似的山区县很有借鉴的意义。 崇义县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重视当地人才的培养。在他们眼里,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是人才,教授、研究员是人才,本乡本土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土生土长读过几年书的“秀才”,对于他们山区来说,也是人才。他们认为,只有充分发挥了当地人才的作用,才有引来高层次人才的土壤,才能创造新成果、新技术落户的环境。崇义人之所以格外重视职业中专,就是因为这里是培养山里人才的“高等”学府。
崇义职业中专办得有生气,是因为这里的领导注意发挥这类学校的两个功能:一是人才辐射的功能。大量中学毕业生到这里学上几年,可以增长知识,掌握一二门用得上的技术;二是可以利用这里作为引进科学技术的转化器,推广新技术的试验地。学生可以在这里开阔眼界,了解山外的新天地。
在农村呼唤科技的今天,资源富裕的穷县如果也能像崇义那样,多办类似的“高等”学府,造就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大批人才,脱贫奔小康也就不难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