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要治穷根先富脑——胡应龙和他的个体乡村图书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0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要治穷根先富脑
——胡应龙和他的个体乡村图书馆
新华社记者于磊焰实习生车晓蕙
“应农书社”改名为“应农图书馆”,对湖南省望城县靖港乡胜利村来说是件大事,四方乡邻纷纷来贺。
65岁的农民胡应龙自1992年12月创办“应农书社”,与老伴粗茶淡饭、省吃俭用,先后投资10500元,购置图书11200余册,发展持证读者110多人。日前,长沙市文化局正式授予他图书馆馆牌。
胡老汉爱书如命,农闲时总爱走村串户,谁家有书报,他就宝贝一样收集起来。三年来,他从老乡家里搜罗整理出2200余册书。他订了22份报纸、28种期刊,报刊中有用的资料总是精心地剪下来,分门别类做成剪报,现已有280大本剪报集。遇到买不着的好书,他干脆借来用手抄。至今,老伴已经替他装订了34本这样的“线装书”。儿女们知道父亲爱书,他生日时就买书和书架作为寿礼。
“要治穷根先富脑。”这是胡老汉办图书馆的初衷。在他腾出来作阅览室、借书室的屋子里,墙上挂满“致富之路”的剪报集粹和名人警语。他规定凡借阅种植、养殖、食品加工等书籍的一律免费,并要求读者做出效果反馈。
四方乡邻是图书馆的直接受益者。许多农民的子弟假期都在图书馆度过,一些村民也从这里学会了脱贫致富技能。村民章海滨从借阅的书上学会养鱼,每年收入4000多元。致富后,他为这个图书馆送来一个大镜框,上写“书缘”两个大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