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今日农家乐——辽宁计划生育中心户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10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今日农家乐
  ——辽宁计划生育中心户记事
本报记者艾笑
编者的话辽宁省创建“计划生育中心户”活动10年,愈来愈受群众欢迎。原因何在?关键是它抓住了群众发展经济、盼望致富的兴奋点。
农业经营在经历过一段联产承包之后,农民发现:要进一步致富,还得发挥集体的作用。农村计划生育中心户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和农民致富的愿望完全一致,符合农民的需要。农民得到了实惠,心向计划生育中心户靠拢了。
物质上得到一定满足后,农民在精神上求知、求美、求乐的需求油然而生。由左邻右舍、二三十家亲朋好友组成的计划生育中心户,开展各种各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活动,又恰恰适应了农民心理的变化和精神上的需求,这就又增加了一份凝聚力。“养儿防老”的观念,与辽宁很多地区吃水难和烧柴难有关系。现在,中心户积极协助政府建了自来水厂和液化石油气站,农家吃自来水、烧液化气,没有了挑水、打柴之忧。
农民没有了后顾之忧,人们忙于致富,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谁还愿多生孩子找拖累,这样,计划生育工作也就好做多了。
                    
    村里买了飞机大炮
1985年张永珍被群众选为大屯村第五计划生育中心户户长,组织育龄妇女学习计划生育知识,提供避孕节育服务。她虽做得尽心尽责,但时间一长,对姐妹们就没有吸引力了。
1986年村委会支持张永珍外出学习取经,搞起家庭蔬菜温室生产。一架大棚当年就盈利1.2万元,姐妹们看了心里痒得慌。张永珍就撂下自己家里活,一户户掰着手教,如今32户育龄主妇都像她一样手持“绿色证书”成了农民技术员。1990年以来,每逢冬季,大雪纷飞的东三省城乡居民餐桌上那绿油油的韭菜和鲜嫩的黄瓜,大多出自这些新型女农民之手。
大屯镇党委书记张勇告诉记者,1993年全镇的工农业总产值是5.18亿元,人均收入1352元。全镇5888名育龄妇女,人均收入1500元以上。96个中心户中,已有一半达到“三高”(计划生育自觉性高、致富技术水平高、人均收入高)。1987年以来,全镇的计划生育率一直保持100%!
张勇还领记者看了这个镇的东房身村。这个村子虽占地1000多公顷,耕地却只有38公顷,“九山半水半分田”。山村就在林果上做文章,主力仍是育龄妇女。
爬上一座小山远眺,满目梨桃苹果树拾掇得非常干净。“这么多活儿全是妇女干?光爬山就够累的了。”“有汽车送哩!她们全都有技术,干起来挺轻松,有的一人能管800棵树。”
再顺着张勇所指的方向往前看,居然有架银光闪闪的飞机停在山下一块平地上。“为方便喷撒农药,村里集资买了这架飞机,机场是各家出义务工修的;这两门大炮,是为了驱散冰雹保护果树而集资买的。”
拥有飞机大炮的东房身村,680户人家只有2156人,12年以来一直保持着低出生、低死亡、低人口增长的稳定水平。解除了数量的压力,他们就把精力集中在提高人口素质上了。青年男女婚前都上过婚前学校,育龄妇女都懂胎教,孩子四周岁开始上学前班。村子里,凡是上学一律免费。1985年以来,村委会在小学、中学和成人教育上的投入,累计达1500多万元。妇女们料理果树的技术,都是从著名高校里请来教授教的;1993年该村中学毕业的高中生里,有8人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村里还有一支150人的铜管乐队和一支80人的民乐队……
    乐此不疲的男户长
在辽宁全省9.6万个计划生育中心户中,由男士出任户长的虽凤毛麟角,可记者仍在大连市金州区七顶山满族乡小朱家村遇见了一位。
第7中心户户长鞠安贵是位种菜技术能手。1983年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时,他承包的2亩菜田当年就收入1万多元。1986年,鞠安贵被选为计划生育中心户户长,开始领导左邻右舍23个育龄妇女。从此,他把心思用在了户员身上。他手把手教户员们特优蔬菜品种的栽培和制种技术,有时一天两三趟地到别人地里干活。他家的食杂店成了户员们购置种子、化肥、农药的义务服务站,培育出的蔬菜良种他还帮助推销。现在,小朱家村的番茄、辣椒良种,已被美国、日本不少农场选用。
在他帮助下,左邻右舍富了,有的家庭收入已超过鞠安贵家。鞠安贵却因义务为别人服务,自家收入较前减少2000多元。
问鞠安贵“心里平衡不?”他却说:“有什么不平衡的?这还是我的一大乐呢!要是撤了这差使,兴许我还难受呢!”
现今43岁的鞠安贵有一个独子正在大连上大学,他常拿自己的家事向育龄夫妇们说“法”。鞠父生五子,取名安全、安家、安富、安贵、安来,希望“全家富贵来”。不料没有盼来富贵,鞠父却因孩子拖累不堪生活重负而劳累早逝,少年鞠安贵家一贫如洗。现在的鞠家兄弟,全都实行计划生育。由于孩子少,经济条件优裕,各家的后代都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8年来,鞠安贵领导的中心户里,育龄夫妇实行计划生育已“习惯成自然”,不需任何动员了。
    今日农家乐
走进老虎山村林桂新家的堂屋,第11中心户的20家姐妹们全在这里。开朗的关东女儿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走致富的道路最落好的是妇女,现在家家“财政大权”在咱女的手里;计划生育最落好的也是妇女,不然能这么乐呵?
有人提议给北京来的客人演几个节目。真想不到,不论是30多岁还是50大几,人人都毫不扭捏不推让,说演就演。独唱合唱,独舞群舞,载歌载舞外加朗诵,二人转、大秧歌、迪斯科无所不能。记者不好意思:“这太难为大伙了!”
林桂新认真地接过话茬:“不难为。你要有时间,不怕累着,我们全村有能上台的节目140个,从早演到晚不重样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