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建设一个好支部带出一个富裕村义乌抓党建促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1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建设一个好支部带出一个富裕村
义乌抓党建促经济
本报讯自1991年浙江省义乌市委开展“强一个支部富一个村,抓一支队伍富一方民”系统工程以来,全市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到1994年底,这个仅有64万人口的县级市,工农业生产总值已达120亿元,比去年增长78%。
这个市早在10年前就建成了闻名海内外的“中国小商品城”。市委于1991年初作出了开展“强一个支部富一个村,抓一支队伍富一方民”系统工程建设的决定。首先,他们在组织建设上订了一个硬杠杠,凡是不具有指导与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党员不能选为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按照这一标准,对全市1700多个基层党支部进行逐个考核,果断地撤换了一批不会抓经济的“守摊型”支书和委员,使一大批政治上坚定、经济上富于开拓的“能人”党员走上了村乡、企业和小商品市场的领导岗位。其次,逐村逐乡逐企业地抓党员队伍建设,在每个乡镇和集贸市场都开办了党校,分期分批地对党员进行轮训,市委书记严高文、副书记万关华、市长魏超然等领导登台为他们上党课。目前,在“中国小商品城”和全市100多个商品市场的10万经商大军中,已建立了19个党支部,在1000多名共产党员经营的摊位上,都挂有一个鲜红的“共产党员”招牌。他们每月都过一次党日,汇报合法经营情况,每年都做几件社会公益方面的好事。几年间,全市有2500多名有文化、有抱负的经商能人和民兵骨干被吸收入党。再次,组织党员结对帮联奔小康。在全市数万名党员中着重发动富起来的党员与贫困群众、企业与贫困村、富村与贫村党员群众结对,签订“帮联奔小康协议书”。这一活动的开展,迅速改变了全市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的状态,使一批贫困村迅速脱贫。(朱学文郭金仪陈继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