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自架桥梁奔市场——山东莱阳市农村兴办供销合作社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6
第2版(经济)
专栏:

  自架桥梁奔市场
——山东莱阳市农村兴办供销合作社纪实
曲怀生孙佑天刁崇敬
“宇敏”挑头办社
王宇敏今年57岁,从1973年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所在的照旺庄镇祝家疃村近几年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全村建起了350个温室大棚,农民收入大增。但也有一些事儿叫他不顺心。去年,第一茬大棚西红柿眼见发红了,不料误用了假农药,柿子全烂了,群众蹲在大棚里呜呜地哭。更叫人哭笑不得的是,有的群众买的磷酸二铵,用到地里却长出了高粱。种菜难,卖菜更难。全村100多家种菜,100多家卖菜。自己不卖菜,就得受人盘剥,6个种菜的不如一个贩菜的,贩子一走,群众就指着脊梁骂。
这一切,王宇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朝思暮想,终于悟出道理:面对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群众一盘散沙,单枪匹马上市场,不行;得把老百姓组织起来,自己给自己服务,自己保护自己的利益。于是,他提出办合作社。可是,人们“闻社色变”,害怕又要归大堆。王宇敏讲明道理:“咱们办社自愿参加,联合起来进生产资料,推销农副产品,土地不归大堆,活各干各的。”大伙说:“要办,得你挑头,不然俺心里没底。”于是,今年正月初六,王宇敏和支部班子一通气,在大喇叭上一招呼,42户村民踊跃入社,并一致推举王宇敏当社长,提议借用王宇敏的名字叫“宇敏蔬菜供销合作社”。全社42户共有菜地8.4公顷,蔬菜大棚85个,入社股本金10万元。3月18日,“宇敏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
如今,半年过去了,宇敏合作社切实履行了“不以赢利为目的,最大限度地为社员服务”的宗旨,办了三件事。一是为社员提供化肥58吨、农药4吨、种子500公斤,节省开支12万元。二是信息、资金、技术服务,先后提供有效信息12条,借贷资金10万元,引进技术4项,仅从印度引进的棚膜下滴灌技术,就可使每个大棚增加收入近3000元。三是先后在莱阳、烟台、青岛、威海等地挂出合作社的牌子,设点批发。4月,还把社员的80吨西红柿销到俄罗斯。到7月底,共为社员销售蔬菜500吨,增加收入10万元。三件事甜透了社员的心。非社员急了。他们纷纷把菜交到合作社,要求入社。仿佛“宇敏”划着一只火,把人心照亮了。
组织农户上市场
在莱阳市委书记慕永太同志心中,“宇敏”的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宇敏合作社诞生后,他就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亲临指导,帮助完善规范,决心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为全市20多万农户打开一条组织起来上市场的路子。
路子一对头,大伙都想走。在“合作热”中,市委、市政府保持冷静头脑,慕永太及时指出,要严防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在他的倡导下,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发展农村合作社的试行意见》,按照国际惯例,结合莱阳实际,规定了合作社的五条原则: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民主管理的原则,不管入社股金多少,表决时一人一票;资本报酬适度的原则,股金分红最高不超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盈利返还的原则,合作社的纯利润按社员在合作社的实物交易量返还;培训的原则,定期对社员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百花竞放报春来
市委导航,农民眼亮。到目前,全市合作社发展到102个,社员21782户,入社股金2260万元。
古柳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大吕疃村,1992年学寿光经验,搞了100多个大棚蔬菜。搞起大棚后,群众种出了黄瓜不会卖,支部书记王仲超跑青岛,闯烟台,四面八方找买主,自己累得疲惫不堪,还拉下10万元债务。正在这时,王宇敏搞起了合作社,王仲超茅塞顿开,和群众一提示,全村80户菜农带着100个大棚、12万元股金欣然入社,一个新的合作社——“仲超合作社”又诞生了。
莱阳宏达食品有限公司是个拥有1500多万元固定资产的果蔬加工出口企业,每年需要社会收购蔬菜、果品原料上万吨,仅代购费就达几十万元,不仅造成浪费,更可怕的是农户不守信用,货源没有保证,导致出口合同失约。想个啥法子把农民和企业紧密地联为一体呢?合作社,使总经理赵玉岐心里打开两扇门。今年春,他联系6个乡镇100多个村庄283户农民,于4月18日成立了宏达果蔬合作社。当时,菠菜供过于求,市场价格跌到每公斤0.14至0.16元,他们仍按合同保护价每公斤0.40元收购了600吨,比市场价多付社员15万元。后来,青刀豆紧张,社员仍纷纷交给合作社,150吨出口合同按期履约。目前,公司已加工出口蔬菜2000吨,创汇230万美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