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也谈农技推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6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也谈农技推广
吴昭仁
农技推广搞不好,科技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即使有科技成果,农业生产也攀不上高峰。
农技推广是一项重要事业,它的服务对象是农民群众,社会效益高,政府财政确实应予大力支持。但在财力偏紧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财政不现实。叫苦多年,哀求了多年,改善的有限。我们是否也应该来点“逆向思维”,想想别的途径?能否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在帮助生产者增收的同时,也改善一下自己的服务条件?
这几年在农村调查中,我发现了许多这样的事例:安徽颍上县卅铺乡农技服务站站长朱永祥,与农户签订科技承包合同,保证小麦亩产300公斤,达不到的他赔,超额部分对半分成。结果连续三年单产较周围农户增产150公斤。1994年秋种起,他到淮河对岸的霍邱县承包农田种粮,头年1000亩,次年2000亩,每亩付承包金100元至250元。他的站已积累近百万元。宁国县甲路镇农民植保员肖大春,代农民喷药治虫,今年承包水稻3000亩、油菜1000亩,每亩收3元钱,由于防治及时,农民增收10%,又节省费用一半以上。他本人收入超万,计划明年办一个植保公司,把全镇农作物病虫防治都包下来。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他们做到了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利益的结合,既把现代技术推向农村,帮助农民群众提高了素质,增产增收,本身也获得了较大利益。各级农技推广部门是否也可借鉴这个路子呢?我也曾想过,比如虫情测报这类工作,只能考虑社会效益而不能考虑“有偿服务”。但宁国的实践提示我们,如果把病虫害预报与防治结合起来,统一服务比对家家户户服务省钱、省工、省设备,还可防止药害伤人,服务者也同样有较好的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我决不是提倡农技推广都应该自负盈亏,搞企业化经营,财政“断奶”。那样会走向歧路,把人们都引向挣钱,而不讲为农民服务,甚至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一起出来,那就贻害无穷了。我只是说,农技推广工作也可以两条腿走路,国家继续大力增加投入,同时也要自己武装自己,改善服务条件,更好地为农业再上新台阶做出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