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阅读
  • 0回复

咬文嚼字话委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10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咬文嚼字话委婉
  唐红炬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说话办事自然彬彬有礼。既然有礼,碰到了不想说、不好说、不能说的事情怎么办?那就得拐着弯儿、变着法儿说,让人心知肚明却又不直言犯忌。因此,在修辞学上就出现了一个辞格,叫做委婉。怎样的委婉呢?比方说吧,古时候,帝王死了,不说死,说“驾崩”,意思是他乘坐的车驾崩塌了。在《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触龙,就用“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来委婉地说“一旦太后死了,太子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立足”。他以“山陵崩”指代太后将来的死,太后听了舒坦,立时火气就消解了。当年曹操率八十万人马,杀气腾腾,要跟东吴决战。在给孙权下的战书里,却斯斯文文地说:“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意思是“正要与您在东吴会合一起打猎”,说得何等轻松愉快!
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古人尚能如此委婉,今人的委婉自然不亚于古人。比如说,假定某个地方万一工作产生了点失误,造成了点损失怎么办?就可以借助国粹来委婉一下,美其名曰“交学费”,既好听,又好懂:你家的孩子就不付学费?他做功课不也是常出错?要是有人一时糊涂,贷出去的款子收不回来怎样说呢?叫“沉淀”,就像磨淀粉,虽然一时三刻在水下还看不见、捞不着,别着急,终归在那儿。夫妻间吵嘴呢?叫“磕碰”,打起架来叫“动手”,欠了帐叫“赤字”,花了过头钱叫“透支”,货卖不掉叫“疲软”,效益下降叫“滑坡”。收入减少说得就更好听啦,叫做“负增长”;虽然是负的,粗心人一听以为还是在增长。要是人生病没治了怎么办?千万不能心直口快,要说“不可逆转”,万一死了呢?就说“登仙”。
我这么说,是否就一概否定委婉呢?不是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委婉的表达方式,但必须有一个度,那就是不能成为文过饰非的代名词。
委婉是雅致、是含蓄、是智慧之光;委婉是虚伪,是狡诈,是邪恶精灵。这中间的分界线并不总是泾渭分明、相距万里的。
委婉是陈年好酒,少饮则香醇,多饮则醉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