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求实”与“创新”——“总设计师”的思维风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12
第9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

  “求实”与“创新”
——“总设计师”的思维风范
杨光裕
邓小平同志自谓“我是实事求是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高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和精髓的高度,“实事求是”凝结了他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风云变幻的世界政局的全部哲学思考。可以说,《邓小平文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渗透着这种精神,从内容到形式、从全局到局部、从思路到实施,“求实”成了一种风范和表率,人们公认,这是邓小平思想理论的一个显著特色。
邓小平思想理论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即创新精神。就本来意义讲,“实事求是”就包含有进取和创新之义。毛泽东同志说,“求”就是要我们能动地探求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取事物发展规律性就是创新、进取。马克思主义历来强调重视新事物,开拓新局面,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毛泽东同志在指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总是谆谆告诉人们:运动在发展中,又有新的东西在前头,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要我们不断发现和研究新问题。
通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可以发现,于“求实”之中往往包含着满腔热情的创新精神。在运用这一辩证的方法论上,邓小平同志同毛泽东同志是非常一致的,而且是极富成效的。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提出商品经济理论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建立特区到构想“一国两制”,莫不体现出巨大的创新气魄,他所提出的许多创见卓识为传统所不容,为常人所不敢想。当然,有许多大的改革举措,邓小平同志常常声明“发明权”不属于他,他所做的只是把它们加以发现、概括、推广开来。现代思维科学证明,“发现式创新”的途径,在于观察发现新奇的现象、大量重复的现象或密集的现象,而这种发现,不仅体现了创新者的天赋与才能,更重要的是一种需要以勇气与胆略支持的社会责任感。
邓小平同志不仅身体力行,把“求实”与“创新”结合起来,而且在各种场合,包括会议讲话、视察谈话以及同国际友人的交谈,均吐露了此种心声。1984年他用这样简短的话,总结了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他说:“如果说构想,这就是我们的构想。我们还要积累新经验,还会遇到新问题,然后提出新办法”。同年12月他又强调“解决国际争端,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办法”,还说同他谈话的外宾,对“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等等,都认为是一个新的思想,很有意思。在论及十二届三中全会所作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时他说:“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我们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新情况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再次复出后的邓小平同志,年事虽然已高,但思想敏捷,思维活跃,从不僵化,这与他把求实和创新精神结合起来,脚踏实地执著地追求新思想、新路子、新方法有很大关系。在他看来,求实本身就包含着创新,求实也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他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我们没有现成经验可学”。他还说“现在世界突飞猛进地发展,科技领域更是如此,中国有句老话叫‘日新月异’真是这种情况,所以要用新脑筋来对待新事物”。
在邓小平看来,求实不仅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而且只有求实才能创新。80年代初期当邓小平同志总结推广四川、安徽农村承包责任制后,风起云涌的农村改革浪潮高涨起来,乡镇企业也异军突起,对于这一崭新事物,邓小平同志没有抱着“预言家”那种姿态,而是实事求是地回顾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这是我个人没有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料到,是突然冒出的一个效果。”事实证明,恢复农村承包责任制,这一求实的行动带出来的是新的伟大创举性的创新行为。求实与创新在邓小平同志的思想里是辩证统一的。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路,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市场经济对于我们来说更是新的课题,需要创新者的品德、才智、胆识、毅力诸种特质的完美结合和综合发挥。因此,在完成这一全新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那种求实与创新相结合的思维风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