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百色芒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12
第10版(文学作品)
专栏:

  百色芒果
彭匈
芒果属热带浆果,味道好极了。60年代末,中国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都知道了它的鼎鼎大名。亿万人为它敲锣打鼓、游行欢呼的情景,至今犹历历在目。其实,在当时及后来很长时间里,90%以上的中国人并没有见过芒果。我这个南方人,也是在80年代中期才第一次见到真的芒果。那是深圳的朋友带来的从菲律宾进口的吕宋芒果。去年夏天,我出差百色,在右江河谷的山地,我看到了万亩连成一片的芒果林!
百色有一种田阳香芒,翡翠其外,玛瑙其里。果皮一剥开,那浓烈的香气简直可以说是喷薄而出。据说,芒果是名副其实的维A大王。芒果不仅可以生吃,还可以做蜜饯、罐头、果酱、果汁、果醋、果酒等。小小一片芒果,噙在嘴里,个把钟头之内,保管有浓郁的美味源源不断地浸出。芒果身上,还有两样东西挺有趣:一是它的花,花开时成圆锥形花序,每一花序竟有数百乃至上千朵的小花,看到它们,蜜蜂们就甭提有多高兴了。第二是它的叶子,叶子用来喂牛,牛拉出的尿可别轻易倒掉,用来提取一种染料,金黄耀眼,极其名贵。
百色的芒果专家,可以一口气数出100多个芒果品种,名字怪好听的:象牙芒、关刀芒、海豹芒、金钱芒、龙井芒、仁面仙桃芒、田阳香芒、逻索大芒、大湾公芒、缅甸芒、泰国芒、吕宋芒……个头大的大到5斤多一个,让你领教“斗大的馒头无处下口”的滋味;小的小如拇指头儿,谁看见都想把它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作个纪念。
对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政府文件中常常出现5个字:“老、少、边、山、穷”。这5个字,百色占全了。百色四周皆山,中间一个大盆地,大盆地又套小盆地。其气候特征一个字便可概括,那就是热。每年3月,春回地暖,这暖气便在盆地里左转右转跑不出去,渐渐地沤成一种难耐的暑热,这暑热就像那湿手抓上的面粉,怎样用力也甩不掉。气象术语把35摄氏度以上的日子叫做“炎热日”,百色便是广西炎热日最多的地方。迄今为止,广西气温最高纪录42.5摄氏度,便是百色1958年4月23日创下的!只是4月份啊,好多地方还穿棉袄呢!
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色人从不知冰雪为何物,他们对酷热的怨恨从来也没停止过。现代科技的能耐再大,也还没能达到能将一个炎热地区的气候变得凉爽宜人。然而,近年来,右江两岸的百色人,渐渐停止了对天气的诅咒,相反,春节一过,人们倒巴望天气早点烘热起来。毫无疑问,这叫“观念改变”,是谁造成了这个了不得的改变?是芒果。芒果这玩艺儿真是个不可思议的宝贝。它对天气的要求,简直可以用得上“刁蛮”二字。3月份它开花了,它要求老天爷一要暖烘烘,二不能有雨,否则,它就要像小孩子那般撒娇、淘气。它一撒娇、一淘气,事情可就大了。要么它光开花不结果,让你眼巴巴欣赏一片“绿化树”;要么疏疏落落结上几个,你尝一口,吐都吐不赢,北京人叫“咧牙酸”。百色的长夏无冬,百色的炎热日多,百色的早春燥热,便正正地中了芒果的下怀。
其实,这个调皮捣蛋的东西在百色落户也有不少年头了。只是长期以来,“盆地意识”使得贫困农民的脚步和目光都不能攀越四周的群山,房前屋后的几棵可怜巴巴的芒果树,能逃过“割尾巴”的劫难,已算万幸。直到1985年,闭塞的盆地依然春风难度,全地区的芒果面积加起来还不到300亩。短短几年功夫,芒果林像绿色的烈焰,朝着右江河谷,一路燃去。这两年,更是以每年10万亩的势头向前推进。芒果基地田阳县,种芒果年收入超万元的已有45户,其中最多的一个达30多万元。全地区一下子涌现出的农民技术员近2000之众。百色街头,老太婆把人们吃过的芒果核拣起来,也能卖个好价钱——芒果的繁殖推广,已牵动了每个百色人的心。
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是每个明智领导的基本功。据说百色地区的领导还有大动作——向100万亩进军!眼下,百色至南宁的二级公路正全面动工,南昆铁路也快伸延到了百色,去年的7月,1000多名中外客商云集百色山城,庆“芒果节”,谈大买卖。什么叫做“抓住机遇”,我想,这就是活生生的一个例证。
百色话与四川话同属“西南官话”范畴,65年前,邓政委在百色粤东会馆说的那句“我们今天闹革命,就是要使人民大众能过上好日子”,百色人是听清楚了的。而百色人真正听懂这句话的含义,则是在改革潮势不可逆转的今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