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再为“国家队”助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13
第1版(要闻)
专栏:

  再为“国家队”助威
本报评论员
新年伊始,本报又为“改革之年”敲起了开场锣鼓。
元旦,推出了《正名鼓劲篇》的开篇,大字标题:“国有企业功不可没”;
1月6日,以突出版面刊登了新华社发的《德阳市属国有工业企业连续七年无亏损》,并配编者的话:《办好国有企业信心要足点子要灵》;
1月11日,推出了《企业改革试点巡礼》的系列报道;
今天,又发表北京5位国有企业负责人座谈德阳经验的消息。
这一系列的动作,目的都是一个: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加油助威,创造一个有助于改革顺利进行和深化的良好舆论环境。
国有企业,是共和国的“长子”,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命脉。搞好国有企业,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与社会主义国家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因此理所当然地受到全国上下的密切关注。我们并不讳言,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着种种困难,需要下很大的力气去解决;但是,也有无数事实证明,国有企业是完全可以搞活搞好的。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
目前,十分重要的是,应当牢固地树立起搞好国有企业的坚定信心。不仅企业的领导和职工要有这个信心,全社会都要有这个信心。而且这个信心一定要体现在对国有企业的关心、爱护和多方面的支持上,包括舆论上的支持。现在社会上有所谓“国有不如集体,集体不如个体,个体不如洋人”的说法,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但它却可能动摇国有企业的士气,危害很大。试想,当“国家队”在“沙场”上奋力拚杀的时候,听到观众席上发出的是一片指责声、叹息声、唏嘘声,将起什么作用?
信心来自支持,支持又来自理解。就说国有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有许多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要充分理解。这次座谈中,有的厂长讲得非常恳切。他们说,国有企业好比一个困难家庭的老大,小小年纪就承担起上帮父母、下养弟妹的责任,自己作出了很大牺牲,付出了很大代价。现在“弟弟”“妹妹”都出息了,有的学有所成,有的“出洋”荣归,如果反过来埋怨“哥哥”没有出息,“老大”的心里是什么滋味?这番出自肺腑的话,很值得我们有些忘了国有企业历史功绩、看不起国有企业的同志深思。
现在,“老大”又将在新的起点上任重道远地开始出征。让我们当好他们的“啦啦队”吧!祝他们旗开得胜,祝他们鹏程万里。作为党中央机关报,本报一直比较重视国有企业的宣传报道,仅去年一年,就发表过“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等一系列报道250多篇。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作出更大努力,在为“国家队”呐喊助威的行列里,我们发出的决不会是微弱的声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