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大冶钢厂轧钢车间克服本位主义思想前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1-14
第2版()
专栏:

大冶钢厂轧钢车间克服本位主义思想前后
本报记者 曹葆铭
华中钢铁公司大冶钢厂轧钢车间工人的生产情绪一直是很高的;只要能提高生产,那怕再累些,大家都干得挺带劲。但是由于过去缺乏整体教育,工人产生了严重的本位主义思想。在工作中,谁都想压倒别的班,使自己“光荣”,因此有了好的经验不传播,甚至暗中捣鬼,给别的班造成困难。个别加热炉的工人在快下班的时候,曾经将短尺寸的或有裂纹的钢锭、钢胚装进炉内,因而影响了下一班的产量或质量。三个班都不肯花几分钟清除炉内的渣滓,到最后渣滓结成一块大疤,将炉口堵住了,至少得花半点钟才能清出——这样的事情临到那个班,那个班便算“倒霉”。车间规定了交接班制度,开始几天也执行得不错,但是后来谁也不认真执行了。
去年九月实行昼夜作业计划,车间的领导提出夺红旗竞赛后,这种现象更严重了。有一天,离交接班时间还差一分钟,第一班还不断地从炉内捞出烧好了的钢胚由滚道往轧钢机送,第二班有个工人便将滚道的电门关了,两个班就争吵起来。第二班说第一班:“不遵守时间,只差一分钟了,你们捞出这许多钢,怎么轧得完?”第一班说第二班:“我们创造了新纪录你们不服气,把红旗送给你们好了。”
类似这样的问题,接连不断的发生,车间领导重视起来了。经过研究以后,支部提出了“反对本位主义,树立集体思想”的口号,行政上着手整顿交接班制度,工会委员会也发动群众检查本位主义。
开始时,大家都只揭发别班的,不谈自己班里的本位主义。支部委员、车间主任邱方任参加了比较先进的第八班小组的讨论,给他们反复讲解先进班不仅要在生产上先进,还应该在思想上、在执行制度上,在各方面都先进。检查本位主义应该首先检查本班,才能在思想上解决问题。经过几次酝酿,工会小组长丁万珍(党员)首先检讨了自己的缺点:他们分工专责搞的好,保证了不错炉号,别的班却时常弄错,但是他们却不肯向别班讲,有的工人无意间泄露了几句,他还责怪人家不该“乱说”。
经过党员、骨干分子的带头检讨,打破了大家的顾虑,揭发了许多事实。车间领导方面便以第八班为重点,开始进行“算细账”的教育。
第八班有了避免错炉号的经验不推广,让其余两班先后废了五吨三百六十公斤优质钢材,以最低的价格每吨一千万元计算,国家就损失了五千三百六十万元。还有两次该换夹板不换,交接班时也不告诉下一班,使下一班少生产八吨优质钢材,单是以利润计算,使国家损失了三千二百万元。另外还有三次没抓紧时间换轧辊,影响下班少产三吨成品,损失利润一千二百万元。此外,其他的三个班也都在快下班时少装钢胚,使全工段每天少产一吨八的成品,以五十天计算,少生产九十吨成品,损失利润三亿六千万元。只这四项,便使国家损失四亿五千七百六十万元。他们又算出这些钱可以买四十五万斤大米,足够七千人吃一个月。对这个巨大的损失,大家都大吃一惊,一致感到自己的本位主义给国家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以后可不敢再胡闹了。
第八班“算细账”的经验很快推广到其他各班。第七班组长苑兆才,在这次教育中,也感到交班时,交不清是不对头的,他在组内带头检讨,并算了细账。第一班的组长姜连弟原来被人叫做“本位大王”。他们班上有一天创造了超过生产计划百分之十四的新纪录,但在同一工段的其他两班,当时生产情况却不够好。结果,这天他们这一工段平均只完成计划百分之一百零三。通过这次教育,姜连弟想通了,他告诉班内的工人:“光一班好不行。必须三个班为了全工段,各工段为了全车间,得全车间好、全工厂好才行。”
去年十月,车间展开增产节约劳动竞赛,领导上接受过去的教训,首先在群众中进行社会主义竞赛的政治教育,同时提出全车间在三个月内增产节约一百亿元的目标,号召大家共同为超额完成这个计划而奋斗。在方法上也改为彼此之间联系不大的工段与工段竞赛,条件是超额完成作业计划。班完成了作业计划挂优胜牌,工段完成了得红旗。行政上也建立了值班主任、值班工段长监督交接班的制度。受过整体思想教育的工人,都在小组公约和个人保证条件中订上:“保证详细交班,详细接班,与各班搞好团结”,“有了好经验一定向各班推广”。大家不仅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而且处处关心别班的生产。
原来的“本位大王”姜连弟这时也一再向本班的工人讲:“我们要争取作克服本位主义的模范班。”有一天下班时,有一个轴承坏了,他立即召集本班五级以上的技工来帮助第二班修理,直到修好以后才下班。第三班发现有一个轴承有一点小毛病(如果不注意便会影响产品质量),下班时便转告第一班;第一班立即进行了调整,在当天创造了生产新纪录。姜连弟这时很感动地说:“多亏第三班给我们打灯照路,要不然我们会碰得头青脸肿,不知出多少废品”。
第八班加热炉工人周才浩在烧大钢胚时,将原来的一层钢胚改装两层,使钢胚受热快,产量提高百分之十。第九班周华堂开始认为“这个经验不算啥”,不加重视;受到群众的批评后,他在认真执行周才浩的经验中,又进一步将两层改两层半,由于中层空隙大,火焰容易上升,上层钢胚受热更快,又使产量提高百分之三十。周才浩紧跟着又在周华堂建议的基础上,将苏联专家向别的工段提的建议应用到本工段来,使下层钢胚受热也快,产量又提高了百分之二十。经过这样互相交流与进一步钻研先进经验,全工段大钢材的生产便提高了百分之六十。
十一月初,轧钢车间劳动竞赛全面展开的第二周,几个工段都全面地完成了昼夜作业计划,而且超过了各项指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