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白宫外各方人士评说——白宫的多事之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21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白宫外各方人士评说——
白宫的多事之秋
刘爱成
华盛顿市中心宾夕法尼亚大街的1600号,是世人皆知的美国第一家——白宫。自1800年以来,白宫一直是总统的官邸和政治权力的象征。它受到人们的仰慕,也不乏各种攻击。去年秋天以来,白宫屡遭“不幸”,可谓多事之秋。
9月12日凌晨1点49分,当人们正在酣睡时,一名叫科德的卡车司机驾驶一架偷来的小型教练飞机,闯入白宫禁区,撞落于克林顿总统的卧室窗外,飞机碎片击破一扇窗户的玻璃。幸好那夜总统一家没住在宫内。
10月29日下午3时,一名叫杜兰的旅馆工人混在游人中,当他靠近白宫北面围墙的铁栏杆时,突然举枪向白宫扫射。他一气射出二三十发子弹,主楼的门边和墙上留下许多弹痕,数发子弹射进西北角的新闻中心,打破了窗上玻璃。那天,刚刚结束中东之行的克林顿总统正在家里看橄榄球赛的电视转播,他听到了枪声,但“没有惊慌”。他的夫人和女儿正好不在宫内。
12月17日凌晨2点左右,又有人从南面向白宫射击,目击者听到6声枪响,一发子弹穿过宴会厅的玻璃窗,另有3发子弹落在白宫南门廊前、车道及附近地上。宴会厅的上层便是克林顿总统的卧室。当时克林顿夫妇和女儿正在睡梦之中,事情发生后,克林顿才被叫醒。
一连串的事件发生之后,主管白宫安全工作的财政部及白宫卫队和警察都相当紧张,财政部长本特森下令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专门研究和拿出一套加强白宫安全的方案。保安部队提出关闭白宫前从15街到17街之间的宾夕法尼亚大街,扩大白宫安全保卫区。克林顿及白宫官员担心会由此引起政治问题,拒绝了这项建议,并要求保安人员既要保证白宫安全,又要保证白宫对外开放。这样一来,保安部队只能加紧防备,甚至有草木皆兵之感。
平时在白宫北门前的公园里,经常聚集着许多无家可归者,他们那种破烂不堪、贫困潦倒的样子,与豪华的白宫形成鲜明对照。保安人员不仅怕他们在游客面前“现丑”,更担心他们会对白宫安全构成威胁。据说他们中有人曾公开对着白宫叫喊:“我要杀总统。”因此,白宫保安人员和警察要把他们赶走。12月20日清晨,警察到公园里来驱赶露宿的流浪者,不起来的就用脚踢。这些无家可归者被搅得美梦难成,恼怒之极。一名叫科尼尔的流浪汉,虽然腿有毛病,但因气不过,拿起一把刀,向警察追去。在宾夕法尼亚大街人行道上,警察向他开了枪,他当场倒下,被送往医院后,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在白宫的南面,保安人员和警察也扩大了巡逻范围。12月23日凌晨2点左右,一名男子在南面的椭圆形广场游荡,保安人员发现他形迹可疑,便将他抓住,果然从他身上搜出一支枪。一小时后,另一名男子将一辆汽车开到白宫门口停下,说他的车里有爆炸装置,然后便想离去,保安人员抓住他,结果发现车里什么也没有。
最近,笔者在白宫墙外碰到一位正在值勤的保安人员,问他对屡屡发生威胁白宫安全的事件有何感受。他说,他在白宫做保安工作20年,对此已司空见惯,并不因此而感到害怕。他认为,造成这些枪击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枪支泛滥,给闹事者提供了方便;此外是政府对这些歹徒惩处不力,许多人最后都以精神不正常而获释。不过,确有一些人是精神不正常。
经常逗留在白宫对面公园里的一位女士对我说,她目睹了最近发生的枪击事件。她认为,那些人之所以专门跑到白宫来开枪或闹事,主要原因是为了发泄他们对现实的不满,一些人把经济或生活困难的责任归咎于总统和政府。我问:“难道这些人不怕被捕吗?”她说:“人在绝望时,连死都不怕还怕坐牢?”她举例说,那位驾飞机撞死在白宫的人,不就是因为自己的小运输公司倒闭,生活困难,婚姻破裂,使他感到沮丧和绝望才做出这种事吗?其实,这些人是在向白宫示威或是以此来引起白宫和政府对他们及所存在问题的重视。
“有的人会不会故意搞恶作剧,想以此出个名?”我问站在身边的一位美国游客。“这种事在美国当然是有的,”他笑着点点头说,“那位在白宫门前谎称车上有炸弹的人便是一例。白宫官员们把类似事件称为‘盲目模仿综合症’。”
在宾夕法尼亚大街的人行道上,一直站着一位宣传和平的女士。我问她长期站在白宫边上会不会感到不安全。她说,现在枪杀案到处都会发生,只不过白宫更引人注目罢了,其实在哪里都不见得安全。这时我想起第一夫人希拉里不久前在电视上讲的话:“我只是对暴力感到悲哀。我想如果我们的国家不对暴力加以预防和惩罚的话,公民将难有安全感,不论他们是住在白宫,还是住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地方。”
第一夫人的话确有一定道理,但上述事件恰是发生在去年8月国会通过反犯罪法之后。由此可见,仅靠制定法规和加强安全措施仍难保白宫免遭“不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