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张文达的“图书质量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7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张文达的“图书质量经”
本报记者董洪亮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科技精华丛书》,入选了1994年度“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这是社长张文达严抓图书质量的结果。1987年10月,张文达奉命出任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社长。由他执掌“帅印”,黑龙江教育出版社靠图书质量这个武器节节制胜。
张文达说,图书质量决定着出版社的信誉。基于这种认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形成一套图书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从选题策划、版式设计、封面制作一直到三审制度和出书后的审评制度。
张文达用“产前诊断”与“产后检查”来解释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的图书质量保证体系。“产前诊断”就是在书稿付印前,由专门审读人员审读书稿清样。责任编辑把审读人员记录下来的差错改正后,才可付印。“产前诊断”的结果,是把许多差错消灭在出书之前。“产后检查”即聘请出版系统具有高级职称的离退休人士担任专职审评员,审查每本初版书的质量。专门印制的“图书质量卡片”上有图书的字数、差错情况、一审、二审、三审、校对人员的名字等内容。一书一卡,按编辑人员归卷存档。每半年由各审评员综合自己审评诸书的结果,给编校人员集中讲课,促使编辑、校对从自己和别人所编书中吸取教训,既知自己的差错,又懂别人的疏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出版社专门机构凭“诊断”和“检查”结果,依据省新闻出版局颁布的标准,统计出每本书达到的质量程度,依次分优、良、及格、不及格4等。张文达要求出版社定期公布图书质量审查结果,并当场奖罚优秀图书与不及格图书的一审、二审、三审及校对人员。经张文达提议,黑龙江教育出版社规定,编辑每年所编图书不及格率超过50%,停止上岗3个月,限期赶上。
张文达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在1994年全社工作总结大会上,当所编图书达优秀级的编校人员“潇洒走一回”,到领奖台领回奖金时,社长张文达却“尴尬走一回”,由于自己编的某本图书质量不到位,张文达当众自罚420元。大伙儿直嘀咕:“张老头儿真行!看来保证图书质量的制度是铁的。”
张文达倡导学习之风,他自己用10年时间读完《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并有重点地学习中西方哲学、经济学、教育学、军事学与伦理学。张文达先后在报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卫生经济学》、《中国历代军事人物传》等200余万字专著。由他带动而形成的全社积极钻研业务的浓厚氛围,为图书质量上台阶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为调动职工积极性,张文达在出版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涉及领导体制、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在实行社长负责制的同时,建立起民主议事制度与群众监督制度。干部、职工一律实行双向选择的聘任制。原来的“大锅饭”工资制度改成效益工资制、质量效益奖、选题开发奖等。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开放丛书》、《发展与改革丛书》、《边疆史地丛书》等受到广泛好评。张文达本人作为黑龙江省出版界优秀代表,被推荐为“韬奋出版奖”候选人。成功总是钟情于埋头苦干的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