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哈第一副总理伊辛加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赞扬哈中经贸合作 欢迎我企业家投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22
第7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哈第一副总理伊辛加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赞扬哈中经贸合作 欢迎我企业家投资
本报阿拉木图1月19日电记者尹树广报道:哈萨克斯坦政府第一副总理伊辛加林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就1994年哈中经贸关系、哈经济形势及投资环境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第一副总理先生,请谈谈中哈两国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哈独立后,哈中两国的政治、文化和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最初两年,从中国进口的食糖、肉、玉米等产品大大弥补了哈市场消费品的匮乏,使哈萨克斯坦的市场慢慢丰富起来。中国是哈的三大贸易伙伴之一,哈应进一步扩大同中国的经济联系。
但是两国贸易额在1993年,尤其在1994年大幅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大部分来自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方研究后认为,它应同中国各地区特别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经济联系。中国兰新铁路复线建设的大部分工程的完工为此提供了可能。哈的化肥、拖拉机和钢材等产品可在中国找到好销路。
除此之外,两国贸易形式应开始从易货贸易转向现汇结算,还应考虑为相距较远地区提供优惠铁路运价问题。这样,哈的产品便可能以低廉的运价运输到中国的东部地区。哈也愿意充当中国商品输往欧洲的桥梁。总之,为使两国经贸合作提高到更高层次,我们需要做许多工作。我将对中国的工作访问正是基于以上考虑。
问:中国企业家对贵国的经济改革很关心,请您介绍一下哈的经济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情况。
答:哈独立后,经济首先面临两大课题:一是将过去属于全苏各部委领导的工业企业收归国有,它们占哈工业企业的93%,苏联解体使我们不得不建立自己的经济管理体制;二是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卡热格尔金政府去年10月12日组成后,开始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在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的同时,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在此我们也研究了中国的经验。3个多月来,调整政策取得了成效:国家货币坚戈开始基本稳定,通货膨胀率明显下降,去年12月的通胀指数约为10%,而去年夏天则高达50%。政府今年的任务是使月通胀率不超过10%。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工业生产也逐月回升。
问:能否说哈经济已走出低谷呢?
答:我不用“低谷”,而是用经济正处于最低点来形容。哈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不大。政府希望1995年将是哈经济走向稳定的一年。
问:有人指出,除石油—天然气工业外,外国在哈的投资极少,其主要原因是哈投资环境欠佳,如各种税收太高,投资者无利可图等。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新的一年将提供给外国投资者何种机遇?
答:我们正在研究国家的税收制度,我们将减轻对国内和国外投资者的税收。哈企业领导人没有在市场条件下工作的经验,国家的管理体制也不健全。新政府鼓励外国人将投资注入到企业中去。我们准备将任何一个工厂的部分股份出让给他们,建立合资企业,但投资者必须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带入企业,雇用我国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我们有很多大型矿山和冶金等企业,欢迎中国企业家来哈投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