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糖价:无形的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23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糖价:无形的手
我国食糖产量一直不能满足国内需要,与糖料、食糖价格太低很有关系。
1963—1986年,我国白砂糖出厂价23年保持不变,每吨定价1000元左右(因等级不同而有所区别)。甘蔗和甜菜的收购价同样定得很低,低到农民几乎没有利润的程度。农民不愿种了,便奖点化肥,奖化肥还不愿种,就供应些平价粮。直到1987年后,糖业生产才得到了较大的恢复与发展。
1994年由于国家较大幅度地调高了粮食价格,食糖价格也得到了恢复和提高。每吨白砂糖批发价年初为3400元左右,年底达到4400多元。与此同时,国际白砂糖价格也从每吨300余美元涨到420多美元。糖价随粮价大幅上升,从物价稳定看,说不上是好事,但从另一方面看,它必能刺激生产,使明年的食糖供应更丰富。
去年的糖价,虽然上涨幅度较大,但它与肉、蛋、粮相比,比价仍然偏低。
另一个问题是种蔗、种甜菜效益低。1994年,糖料收购价虽然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一公斤甘蔗只值0.17元,一公斤甜菜才0.19元,比禾草都便宜。当然糖价调整只能在物价相对稳定的时候进行,在通货膨胀给我们以巨大压力之时,个别价格的暂时不合理应服从于整个物价的稳定。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本版稿件采写:官建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