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平壤大学堂上门服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24
第6版(国际)
专栏:

  平壤大学堂上门服务
本报记者张友新周必忠
平壤人民大学堂是一座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位于平壤市中心。它是融教育、图书为一体的综合性图书馆。是朝鲜人民的知识宝库和培养人才的基地。目前藏书2000多万册,其中相当数量是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文献。
如何让知识宝库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群众服务?为此记者最近采访了大学堂外事处处长孔友三及教员、工作人员。他们认为,大学堂不仅要为群众提供学习和借阅方便,而且工作人员要上门服务,把知识送到工厂农村,为解决实际问题作出贡献。
孔友三说,解放前,北方只有7个小图书馆,藏书只有1万册。解放后,在金日成主席的关怀下,朝鲜的图书馆事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图书馆(室)已有1万多个,藏书数千万册。传统图书馆的功能是让读者来馆内阅读和学习。人民大学堂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场所,除了及时提供读者所需的书籍之外,还通过政府有关部门,把技术人员请到大学堂来进行继续教育,按不同专业编班,脱产学习两个月,每年平均培训2500至3000人,到目前为止已举行了36期。现在,又开办了为期5至6个月的外语学习班,主要学习英语、中文、日语、俄语和德语。人民大学堂不仅藏书丰富、设备齐全,而且教师多,专家多,在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还为现场服务提供了师资条件。
人民大学堂的送书服务也深受人们的欢迎。孔友三强调说,大学堂送书服务方式有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两种。预约服务指的是,工厂企业、合作农场在生产中遇到了问题,向人民大学堂提出来,大学堂根据提出的要求,找出有关图书资料提供给预约单位。上门服务指的是,人民大学堂现场服务人员下到固定的和非固定的服务点调查了解需要图书的情况后,回来组织力量,把有关书刊送到工厂农村,直接为建设和生活服务。比如,人民大学堂了解到安州地区煤矿联合企业在研制安装坑道掌子面梁木时碰到了难题,大学堂的现场服务人员带了与技术难题有关的数百册科技文献资料,及时送到该企业。技术人员和工人见到图书信息资料,就像久旱逢甘霖,使其在短时间内研制出安装楔形梁木技术,不仅使掌子面的作业更安全,而且提高了产量,为国家节约了数万个工时和数百万元的资金。
现在,送书上门服务已成为朝鲜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平壤人民大学堂如此,其他图书馆也不例外。到农村服务主要在冬季农闲期间进行。和成郡准备建立代用燃料基地,但在制造代用燃料容器和调节阀时却遇到了困难。这一情况被郡图书馆了解到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带着与难题相关的许多技术资料直接奔赴现场服务,结果促进了郡内许多合作农场自行生产了代用燃料,为农村机械化作出了贡献。
                   (本报平壤电)(附图片)
平壤人民大学堂外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