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自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24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自乐
朽木
我曾为《人民日报》写过一篇杂文《找乐》,呼吁文化文艺部门为人民群众多多提供健康的“大众文化”,不要让人们一天望穿秋水般地盼乐、“找乐”。而细细想来,与此相对应的,还是一个人民大众自娱自乐的问题。
这是由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儿一番童言引起的联想。一方面,他从前几日起,就在盼“过年”,盼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盼“乐一乐”;另一方面,他又不无得意地宣布,他们班最近正在排演节目,要“自个儿先乐一乐”。
认真想想,这自娱自乐,实在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这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古来如此。翻开人类文明史和娱乐史,早在以娱人耳目取悦别人的“娱乐业”之先,人们就一直在做着自娱自乐的乐事,人们结伴狂舞或独舞,人们同声高唱或自唱,在劳作之余,在茶余饭后,在战猎之隙,在病愈之时,这种自娱自乐,或一人,或群体,代代相袭,从不间断。我国古代文献多有记载,不管是在文人奉为圭臬的《诗经》里,或是在民间的石刻壁画中,都有丰富的例证。发展到后来,便有一个村庄一个家族一个社区的文娱组织,以为自己的圈子提供娱乐的“戏班子”之类出现,而这些,在人类娱乐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党一贯关心大众文化建设,同时,一贯注意扶持鼓励健康的大众自娱自乐,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莫不如此。想想五六十年代的农村,一到春节等节日,村村寨寨,都会有自己的“戏班子”扎台演戏,耍自己的龙船,踩自制的高跷,敲响自己身上的腰鼓,亮开自己的歌喉,说自己的书,编自己的快板对口词,一样的其乐融融;一样的乐以忘忧;一样的自得其乐;一样的笑出眼泪,前仰后合;一样的心情舒畅,其乐无穷!这种健康的群众性的大众自娱自乐,给社会带来的是提神打气,给家庭带来的是祥和满足,同样的,会给休养生息后的劳动和建设带来干劲。——不光在农村,工厂的班组,厂矿的“前线”,乃至军营里,单位里,这种自娱自乐,都起过令人缅怀的良好的作用。
毋庸讳言,近年来,这种基层的大众的健康的自娱自乐,相对地少了起来,尤其是一些农村,一方面缺少了“上面”来的文娱,比如电影队和大剧团,另一方面,自己的“戏班子”也偃旗息鼓。其实,人民群众中文娱人才是有的,自娱自乐的“水平”就是通俗的大众的,只是缺乏组织,缺乏倡导。中央电视台这十来年的节目,很多就是平常我们乡村厂矿自娱自乐的东西。小品相声二胡京戏,无不晓昭于大众之中,无不与自娱的“保留节目”有关。自娱自乐,大有可为。
如此,一边“找乐”,请专业的著名的艺术家的“莅临演出”,一边敲响自家锣鼓,自娱自乐,生活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