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王秀丽纸上谈“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21
第8版(体育)
专栏:

  王秀丽纸上谈“冰”
本报记者汪大昭
“中国运动员身体条件和素质并不差,长距离项目的优势不应该老在日本人手里”,冬运会速滑技术顾问王秀丽对记者说。
5年前,王秀丽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的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勇夺1500米冠军,是迄今为止在这项大赛中唯一获得过金牌的中国女将。当时她创下的两项全国纪录不但保持至今,且远高于本届冬运会冠军的成绩。
究其原因,王秀丽认为,还是在训练方面没有找到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她说,培养一名速滑运动员,应当把全面提高素质放在第一位,然后才是攻专项,这样不但成功率高,而且有了成绩也不会昙花一现。世界上不少优秀短距离选手大都是先练全能,再转项练短距离,由于底子厚,发展的潜力也大。这位昔日冰场女杰打了个比方:“假如小学就搞文理分科,以后的提高能不受限制吗?”
1991年,王秀丽在荷兰世界杯速滑赛中拿下最后一枚铜牌,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如今,她已是黑龙江大学英语系4年级学生,今年夏天就要毕业。在场外,她熟练地用英语同哈尔滨队挪威籍教练哈根交谈。
中国短距离速滑无论男女,都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长距离项目连亚洲都冲不出去。王秀丽说,靠一个人冲击当然不如一代人冲击。女子短距离项目现在薛瑞红还在拚,后面的杨春媛、金花等追得很紧。长距离和全能要突破,也得造就一个高水平运动员群体。
             (本报吉林市1月2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