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破除“小富即安”旧观念——永康市市长王建平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21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破除“小富即安”旧观念
——永康市市长王建平访谈录
本报记者刘鲜日新华社记者林飞
王建平生于1954年8月,浙江绍兴人。当过区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长,现任永康市委副书记、永康市市长。
这几年,城市居民与农民的生活水平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原因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逐步缩小这种差距?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80%以上的农业大市的市长,我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
从根上说,还是一个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永康是个“百工之乡”,工匠、手艺人多,“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他们不敢致富;改革开放时期,他们又心存顾虑。我决定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农村私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1992年,我市的个体私营企业已有近万家,但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多,管理能力低,产品档次低。我们提出了“永康的希望在农村,农村的希望在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希望在于大力提高个体私营企业的素质”的思路。接着为全市的个体私营老板鼓气,号召他们破除“小富即安”的旧观念,敢当大业主,大胆扩大再生产。与此同时,还鼓励机关干部理直气壮地到个体私营企业去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然而,新问题又出现了,不少个体私营企业的厂长向我要政策,我们感到了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市里立即推出专门文件,提出了人才优惠,用地优惠,信贷、税收优惠,服务优先的措施,鼓励广大农民“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接着是提高企业的素质、上规模和上档次的问题。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引外资,搞“合资”;二是鼓励和支持他们租赁、兼并和购买小企业;三是帮助一批个体私营企业与大企业挂钩和联营。现在,我市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私营企业已占到企业总数的1/3。
说实话,农民手里有钱了,我这个当市长的心里才踏实。(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