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党群鱼水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25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心连心

  党群鱼水情
1993年7月,我区草庙子镇在对全镇6658户农民的家庭收入、产业、劳动力结构等内容进行摸底调查后发现,虽然全镇人均年纯收入1600多元,人均存款达1800多元,但尚有20.1%的农户,人均纯收入在800元以下。这个结果令全镇干部震惊。经过反复讨论,镇党委决定,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一次“讲宗旨,比贡献,帮助贫困户奔小康”的竞赛活动。从镇党委机关干部到基层村组共1300多名党员和农村贫困户结成对子,联户扶贫,承包到人。各脱贫对子都认真制订了致富计划、目标和期限,并与镇、村两级党组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同时,党组织对扶贫指标进行了量化考核,实行目标管理,按效益定奖惩、任免,各种评比据此实行一票否决制。
东宋家村党支部书记宋喜连承包的户主叫宋新文,是一个既无资金又无路子的贫困户。为了帮他尽快脱贫,宋喜连自己出钱帮助宋新文购买了拖拉机,又帮他联系拉货搞运输,使宋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宋喜连在帮助自己的脱贫对象致富的同时,还组织以贫困户为主的闲散劳动力外出承包工程。他带头领着大伙干,本人却不参加分红。村民们深受感动。
镇机关党员于云丹承包了大木岚村贫困户夏好。他针对夏好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实际情况,请来镇里的农技人员,实地指导夏好进行覆膜花生、立体种植、果树嫁接、修剪环剥等新技术,使夏好走上了科学种田、技术致富的路子。
辛勤的汗水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全镇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短短一年多时间,已有96%的贫困户家庭纯收入达到和超过小康水平。到1994年底,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0元。
“讲宗旨,比贡献,帮助贫困户奔小康”的活动,为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供了动力和发挥作用的舞台,为群众脱贫致富铺平了道路,同时也找到了发展经济和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结合点。党群关系成了真正的鱼水关系,党支部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主心骨。
          山东威海市环翠区委王勇于静王明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