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河北沙河市南汪村,五十年代就上过电影,如今人均收入近三千元。农历小年,村民争相到市区赶集,办的是——多样年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26
第2版(经济)
专栏:农村春节即景

  河北沙河市南汪村,五十年代就上过电影,如今人均收入近三千元。农历小年,村民争相到市区赶集,办的是——
多样年货
路振湖杜金海
50年代,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在河北省沙河市南汪村拍摄的反映我国农民生活巨变的纪录片《春节在南汪》,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如今,南汪村怎么样了?
腊月二十三,阴历是小年,笔者来到南汪村,看到村民争相到市区赶集办年货。
10点30分,在村头,笔者碰上了村民刘远方。十方八里的乡亲都知道,这几年,刘远方搞再生玻璃可发啦。这不,他带着两辆卡车,正准备出发为自己办的玻璃厂职工办年货。他厂里200多名工人都是本村村民。年底,刘远方准备给每个职工发5公斤牛肉、5公斤食用油、15公斤大米、2.5公斤糖和一套西装。在刘远方玻璃厂工作的石法德说,今年的春节真是啥愁也不用发了。
说着说着,该村的另一个大富翁、沙河市第一玻璃厂厂长吕孟林办年货回来了。跟在他后面的几个工人,有抱羽毛球拍的,有抬音响的,还有一位提着个大网兜,里面装着笛子、二胡、排球、篮球、乒乓球等文体活动器材。我们赶紧迎上采访。吕孟林说:“春节马上到了,我特地开车出来购买些图书和文体活动器材,好让年轻人利用春节期间搞些健康的文体活动,唱唱歌,跳跳舞,打打球看看书。再说,现在我们南汪村民手里有了钱,如果不去引导,青少年很可能把时间全花在喝酒打麻将上去,那样对本人对社会都没有好处。”
到村里四处转转,看到有的家庭在大扫除,准备干干净净迎新年。在村民刘振才家,刚给儿子办完婚事的刘振才把我们领进他儿子的新房。五间北屋里,三间客厅,一间卧室,一间厨房,室内布置十分讲究。除一套全新的组合家具外,彩电、音响、电话、冰箱、洗衣机、摩托车应有尽有。“你给儿子办喜事借钱了吗?”我们冒昧地提出这个问题。“没有”,刘振才说:“我在街上开着个百货门市,在村麦芽厂还入着股,加上我们爷儿俩的工资,每年少说也可收入几万元。”
从刘振才家里出来后,发现两名青年人正在帮邮局同志拉线装电话,一个是搞长途贩运的李志雪,一个是运输专业户耿玉军。我们走过去和他俩聊了几句。“你们为什么赶在年关装电话?”“平常我们忙着挣钱,顾不上;再说我们经常往外跑,需互通信息,没电话确实不方便。”这也许是年轻人办的年货新品种吧!
回头,笔者采访了南汪村党支部书记吕建军和村委主任李占京。他们介绍说:南汪村现有5224口人,是全市第二大村。这几年,党的富民政策深入千家万户。村里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农民企业家,他们创办的玻璃厂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到1994年底,人均收入达2880元。全村劳动力就业率达100%,此外,还为外地安排剩余劳动力1200多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