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中搞好国有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7
第9版(理论)
专栏:坚定信心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中搞好国有经济
柴松岳
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一文中指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这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浙江改革与发展努力探索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从本省实际出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79年至1994年,浙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12.6%,增长速度列全国前茅;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67亿元,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位次由第12位跃升为第5位。
从浙江的实践来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人们共同富裕、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巩固社会主义基层政权的经济基础和制度保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为多种经济成份的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浙江乡镇企业的起步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国有企业的支持:产品靠国有企业扩散,设备靠国有企业转让,技术和人才靠聘请国有企业的退休老师傅、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帮助、支持。迄今为止,仍有众多的乡镇企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工配套,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方面与国有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80年代初中期,浙江国有企业上交的利税是全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使政府能够对乡镇企业实行减免税等优惠政策,从而大大扶持和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16年来,以国有经济为投资主体的城乡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浙江全省发电量增加了5.83倍,公路总里程增加了近1倍,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增加了6.3倍,邮电通讯业务量增加了31.4倍。这些都为多种经济成份的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当前,浙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这对国有经济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更好地发挥主导、带动作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坚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三是坚持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四是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
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中是能够搞好国有经济的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多种经济成份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全省公有制经济仍然处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994年,浙江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和城乡集体经济的比重为72.1%;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总资产中,国有资产占43%,集体资产占41%,两者合计为84%。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仍由国有经济控制。我们必须看到,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国有企业来说,确实存在着争人才、争市场、争技术等问题,给国有企业带来某些困难和严峻的挑战。但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不竞争就不会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只有积极参与竞争,才能有效地增强活力,调整结构,提高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与其他经济成份是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1979年至1994年,浙江国有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9%;1993年,浙江国有工业的资金利税率为13.5%。实践表明,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环境中,国有经济是能够得到壮大、发展的。多种经济成份的迅速发展,也为搞好国有经济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和市场环境。
第一,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促进了市场发育,为搞好国有经济创造了较好的市场条件。目前,浙江已兴办各类商品市场4000多家,1994年成交额达1480亿元,其中超亿元的市场有206家;全国最大的中国义乌小商品城成交额达102亿元,中国绍兴轻纺城成交额达88亿元。在市场的吸引下,许多国有企业纷纷进场设摊,有的联合各方兴办市场。市场的繁荣对国有企业获取信息,推销产品,采购原料,调整结构,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市场的活跃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竞争局面,大大增强了国有企业加快改革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促进了国有企业转变观念,转换机制,加快技术改造,加强内部管理,增进市场应变能力。
第二,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为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较大的回旋余地。国有经济可以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加工工业和商业、服务业扩散或转移给城乡集体和个体、私营经济;对一些小型、微利、亏损的国有企业,或兼并、转让、拍卖、破产,或承包、租赁经营,或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而国有经济则把重点转向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16年来,在轻纺工业和商业、服务业中,浙江国有经济的比重确实逐步下降,而国家用于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的投资却大量增加,累计达415亿元,为建国头30年的32倍。
第三,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了过去城镇居民就业单纯依靠国有企业的状况,为国有企业精简冗员,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创造了有利条件。到1994年底,浙江农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已达914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43.4%;全省城镇集体单位职工达170.4万人,城镇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82.39万人。许多国有企业早在80年代就通过兴办集体性质的劳动服务公司安置了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和家属子女就业,剥离了国有企业一些非经营性的社会职能。
第四,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改变了税源结构,减轻了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的依赖程度,使政府有可能对国有企业,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16年来浙江财政收入增长6.6倍,其中,非国有经济上交利税的比重逐步提高,税源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确保上交中央财政的前提下,浙江适当减轻了国有企业上交税利的负担,以扶持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增强国有企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第五,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大增加了城乡居民储蓄,从而使国有企业有可能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1994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46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25元;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990亿元,银行给国有企业的贷款由1978年的33亿元增加到684亿元。
近几年来,浙江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开始出现一个新的特点,就是多种经济成份不仅在企业外部相互并存,而且开始在企业之间相互渗透,在企业内部相互结合。到1994年底,浙江由多个投资主体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达191家,非中外合资的有限责任公司7000多家,中外合资企业8851家,企业集团600多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和合伙企业达8万多家。国有经济通过控股、参股、组建企业集团,支配和影响更多的社会资产,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大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浙江现有设国家股的58家股份有限公司(不包括国有法人股),所能支配和影响的企业总股本为国有资本金的2.15倍。核心层由国有资产独资的杭州玻璃集团所能支配和影响的企业集团总资产为国有资本金的2.6倍。
在多种经济成份的平等竞争中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
虽然浙江的多种经济成份发展较快,国有经济的增长速度和效益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部分国有企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焕发了勃勃生机,但是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机制不活、包袱沉重、管理不善、技术落后、效益不好的问题仍未真正解决。1994年浙江国有经济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亏损面达25.5%。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要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搞好国有经济,仍需解放思想,大胆探索。
根据浙江的实际,进一步搞好国有经济,应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素质的要求,进一步利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有利条件,采取“四改联动,强大活小;点面结合,综合配套;资产重组,整体优化”的改革思路。
四改联动,强大活小,着力培育国有资产控股或参股的大企业、大集团及其企业群体。浙江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必须把各种经济成份和大、中、小企业各自的优势相互结合起来,通过组建企业集团和企业群体,形成整体优势。要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改善管理联合动作,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和实力,着力培育国有资产控股或参股的大企业、大集团。以国有独资或控股的大中型企业为核心,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组建和发展一批以资产为纽带,具有较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和商贸集团。对城乡集体及其他经济成份的大中型企业也要积极引导他们不断上规模、上水平,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对一般小型国有企业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进一步放开搞活。小企业在推进改革的同时,也要注重技术改造、结构改组和加强管理,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和组织化程度,积极为大中型企业加工配套,以建立和形成为大企业配套服务、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的企业群体。
点面结合,综合配套,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浙江的企业改革将认真抓好四项试点:一是国家和省确定的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二是少数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投资控股公司试点;三是若干国有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和商贸集团试点;四是一两个城市国有资产结构整体优化试点。通过试点,探索解除国有企业历史包袱、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培育大企业和大集团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对于面上国有企业改革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两法”、“两例”、“两则”,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抓好“六个一批”:一是继续推行公司制改组改制一批,全省1000余家国有和其他经济成份的大中型企业多数都要逐步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有条件的要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实行公司制改制的要不断规范、完善;二是通过“三改一加强”和组建企业集团对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重点扶持发展一批;三是继续利用外资嫁接改造一批,并且把重点放在吸引国际大企业、大财团的直接投资上;四是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利用级差地租,使部分城市老企业由从事二产转为从事三产或搬迁改建一批;五是进一步推行企业兼并、联合、托管、租赁、转让和股份合作,对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破产、拍卖,使企业存量资产通过流动、重组,盘活一批;六是对暂不具备条件改组为公司制的企业,实行资产经营承包责任制稳定过渡一批。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涉及宏观和微观体制的综合性改革,必须全面考虑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各种因素,加快各项配套制度改革。当前,要着重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及早明确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及其权责,多渠道、多形式调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降低国有企业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加快以职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实施再就业工程,减轻国有企业办社会和冗员过多等历史负担,为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创造平等竞争的条件。
资产重组,整体优化,实现国有资产结构和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国有资产营运质量。存量资产的流动、重组,是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减轻国有企业历史债务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国有资产结构和产业、产品、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引导国有企业学会资本经营,从单纯的生产经营型转向综合的资本经营型;消除地区、行业、系统和所有制的限制,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允许国有企业通过产权转让,吸收资本,调整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于长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在能够妥善安置职工的前提下坚决依法破产。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促进国有企业存量资产向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集聚,逐步使国有资产从一般加工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小企业和亏损企业中转移出来,回收的资金除用于安置职工和清偿债务外,转投于急需发展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结构和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必须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规范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必要的中介服务组织,制订比较完备的法律、法规和交易规则;在产权交易和转让中必须严格进行资产评估,完善必要的审核手续,实行公开、公平、公正交易的原则,尽可能采取公开竞价拍卖或转让的方式,回收的资金必须用于再投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