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理论联系实际应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26
第9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

  理论联系实际应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蒋金锵
拿预定的个别结论套取现实生活中的零星事例,是先验论的方法。
拿现实生活中的零星事例去依附预定的个别结论,是经验论的方法。
如何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我体会最深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从理论中找个别结论还是找立场、观点、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弄通理论,掌握理论,为此就要看书学习。而看书学习则有个着眼点的问题,即究竟是着眼于从中找个别具体结论还是找立场、观点、方法呢?
找个别具体结论会发生许多问题。个别结论是在彼时彼地作出的,现实生活却是在此时此地存在、发展的。用个别结论判断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就会犯本本主义的错误。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都犯过本本主义的错误。为什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把搞市场经济同走资本主义道路画等号?原因就是把本本上的个别结论作为观察问题的根据、判断是非的标准。这种拿本本上的个别结论套现实生活的思维方法,实际上是把个别结论视为万古不变、到处适用的终极真理,进而把活生生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当成了封闭的、窒息的教条。那么,怎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来使用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掌握无产阶级的立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根据这种世界观研究革命和建设实际所阐发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是空泛的,而是有血有肉的,不是干巴的,而是生动活泼的,它在实际运用中将展现出丰富的发展着的科学内容。
邓小平同志一再教导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科学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这样,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也是这样。就一个领域、一个方面的问题来说,也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比如,讲思想路线,就要弄清邓小平同志是在什么条件下全面地发展地论述这个根本问题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是什么,这两者是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这样,才能真正懂得:“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也就是说,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点在于符合实际和客观,在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能有效地防止讲某一方面时偏到一边去,讲到另一方面时又偏到另一边去,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再如,讲长治久安,就要弄清邓小平同志对此作出的整个战略构想,把握这一战略构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系列基本点,揭示长治久安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与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一,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与坚持扩大民主、健全法制,与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要培养接班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柱石的建设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从而领会邓小平同志在实现中国长治久安的战略构想中体现出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自觉地为实现长治久安而奋斗。
    到实际中找零星的事例还是找内部联系
在学习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中,人们常常会从现实生活中找一些零星的事例来印证本本上的某些结论,有时甚至把这当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实际上,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大方法论误区。列宁说过:“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任何一种认识,即使片面的错误的认识,都可以从现实生活的某个部分、片断中找到证明例子。用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方法对待实际,就会把局部经验看成普遍真理。拿预定的个别结论套取现实生活中的零星事例,是先验论的方法。拿现实生活中的零星事例去依附预定的个别结论,是经验论的方法。在历史上,本本主义俘虏经验主义、经验主义投靠本本主义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个别结论和零星事例的结合,会导致理论和实际的分离、主观和客观的分裂,从而封闭认识真理的道路,在处理工作、解决问题中,没有不出乱子的。
研究实际,必须详细地占有材料,即了解客观实际的运动过程,以及过程的各种矛盾和矛盾的各个方面。只有在掌握丰富的而不是点滴的、系统的而不是零星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发展的而不是凝固的、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材料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分析和综合,才能把全局从局部中透视出来,把一般从个别中概括出来,把本质从现象中抽象出来,把趋势从苗头中揭示出来,找到事物的内部联系。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学会从事实的总体上把握事实,从矛盾各方面的相互联系中把握事实,从发展过程中把握事实。就拿如何对待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只要我们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从整体上、从联系中占有社会主义发展经济正反经验的实际材料,占有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以来我国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的实际材料,占有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基本面貌的实际材料,占有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材料,我们就会理解: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发展市场经济。
    理论联系实际关键是找对出发点
理论联系实际,怎样才能联系得好,达到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我认为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必须找对出发点,明确究竟从书本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的问题。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已经遇到而且还将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认识这些新情况、解决这些新问题,就必须像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的那样,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同样,我们要认识和解决自己所在地区、所处战线的各种问题,也必须从本地区、本战线及其周围的实际出发。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遇到的农村联产承包对不对、特区建不建、“三资”企业行不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不搞等等问题,都不是从书本出发,靠本本解决的,而都是从实际出发,靠群众实践,靠大胆试、允许看,归根到底是靠实事求是解决的。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有过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代表性的看法,就是这些东西是过去本本上否定过的,或者是本本上没有的。这是从书本出发看问题的结果。从书本出发,是影响很深的思维定势。用这种思维定势来对待理论,就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在历史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并且是在变化着的实践中继续发展着的理论来接受,而是把它当作认识的“顶峰”来接受的。用这种思维定势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为解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种实际问题到经典作家那里找立场、观点、方法,而只能是为得到某种现成不变的公式到那里找个别词句。用这种思维定势来对待认识真理的途径,就会舍弃把客观实际作为第一性的东西来研究,舍弃向群众实践作调查,舍弃解剖事物的个性(矛盾的特殊性)以达到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不同质的矛盾的目的。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会不会影响理论的指导作用?不会。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一靠精通,二靠管用。精通的目的也全在于管用。要精通,离不开实际;要管用,更离不开实际。只有下功夫研究革命导师怎样从实际出发概括理论,其立场、观点、方法是怎样贯穿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之中的,才能逐步把握其精神实质。至于谈到理论的应用,那总是在特定历史、特定环境、特定事物中的应用。不从这个或那个具体的历史的带有个性的实际出发,怎么可能使理论具体化,达到理论与实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又怎能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事物的客观性,通过对客观实际的调查,使主观同客观相统一。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辩证法,从研究矛盾的个性开始,找到此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和存在于事物个性中的共性即普遍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是科学,就在于它深刻反映了经过实践检验的中国基本国情的特殊性和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相互联结。所以,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又是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