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人事工作要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26
第9版(理论)
专栏:

  人事工作要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
高云厚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事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有新的思路和对策。从1990年起,北京市人事局围绕人事工作如何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服务问题进行了探索,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根本。为了坚定不移地坚持为经济建设,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服务的方向,4年来,北京市人事局狠抓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牵动全局的根本问题,在人事管理工作中联系思想、结合实际连续进行了三次解放思想的大讨论,而每一次思想的大解放总是给现行人事管理工作带来大突破。1990年,我们围绕人事工作如何为首都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展开讨论,在思想观念上提出了“四破四立”,即:破除求稳怕乱的旧思想,树立改革进取的新观念;破除“等、靠、要”的陋习,树立求实创新的新风;破除“管、统、包”单一的计划管理方式,树立“强化直接管理,发展人才市场机制”的新方式;破除管人头、转档案、管调动、办手续的狭隘的“小人事”观念,着眼于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做好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工作的“大人事”。1991年,围绕人事工作如何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的问题展开讨论,使我们更进一步理解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论断的正确,并制定了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的有关政策和办法。1992年,我们在认真学习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基础上,就如何使人事工作符合“三个有利于”的要求展开讨论,制定了人事工作向经济部门,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倾斜的有关政策和办法。这三次大讨论,使我们的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有力地推动了我们的工作。
二、宏观调控,政策指导是基础。为了坚定不移地坚持为经济建设,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服务的方向,4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指导的作用,使服务的方向更加明确,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为了搞好宏观调控,重点抓了三件事:一是抓规划。根据首都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首都“八五”计划的需要,我们对干部队伍结构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导和参与制定了一些经济建设部门和部分大中型企业干部队伍结构调整的规划,并会同这些单位制定了干部队伍结构调整的五年或十年规划,为下一步搞好调整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抓难点。如在解决返京知青工作的安排上,过去一直是工作的难点。为加强宏观调控,经过调查和统计,他们中党员占40%,具有技术职称的占65%,不少同志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正是我市艰苦行业和远郊区县所缺的人才,于是,我们及时制定计划和有关政策,先后为建材、矿山、环卫、煤炭等艰苦行业和远郊区县的企业补充干部6000余人。三是抓典型。针对企业改革人事管理制度,调整干部队伍较为复杂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城建集团总公司作为典型,和他们一起搞试点,总结经验,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几年来,我们适应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先后制定了在稳定企业专业干部队伍、解决中级专业技术干部两地分居、远郊区县调入干部、稳定中学教师队伍、知青进京、大中专学生和军转干部分配等六个方面相关的政策和办法,使我们在为首都经济建设服务的工作上,不断走向科学化和制度化。
三、加强领导、搞好思想教育是关键。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我们十分注意联系实际抓好思想教育工作,并克服了三种模糊认识:一是认为实行市场经济,人事工作不重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给人事制度改革带来了机遇,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五个环节,都同人事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人事部门的责任更重了。二是认为人事部门是管理部门,主要工作就是管理。过去一直强调管,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在新的形势下,人事工作必须改革旧的管理方式,不该管的一定要下放权力,要在服务上下功夫。三是在成绩面前,认为工作干得“差不多”了。人事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还有许多新的领域等待我们去认识,去开拓,要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来要求我们的工作,努力为首都经济建设做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