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我的藏族邻居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26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我的藏族邻居们
王志侠
编者语: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将至,远在辽宁大连开发区党校的王志侠深深思念着的却是她远在高原的藏族邻居们。王志侠是一位普通的汉族干部,她向我们记述了雪域高原上她的几位普通藏族邻居们的生活小事,尽管细琐甚至平淡,但点点滴滴传达出的真情和爱意,却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在每一个普通人心中,爱与真诚是怎样地隽永而美丽。在这里,“民族大家庭”祝愿王志侠和她远在西藏的邻居们:新春快乐!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在西藏工作18年,我有幸和许多藏族同志为邻。从这些藏族邻居那里,我这个远离故乡和亲人的游子,得到了他们亲人般的关心和照顾。特别是同相处达10年之久的卓玛、琼达、扎西三家为邻,邻居间亲如手足、情同姐妹的情景,更使我刻骨铭心,永难忘怀。
曾记得,80年代初期,西藏高原的交通还很不方便,从日喀则到拉萨往往要乘大客车颠簸两天,沿途吃住条件也差。所以,每当我们休假或出差的时候,我的藏族邻居总是比我还要细心地考虑路上的食、住、行问题。临行前,她们往往会为我准备好各种食品,卓玛送来煮熟的鸡蛋,琼达送来加了鸡蛋和白糖的炸油饼,扎西送来热腾腾的甜茶……为了防止我晕车,卓玛总要在上车前往我的衣兜里装上一把最好的奶渣……可以说,每一次出行,我都是在邻居们的关照下,带着邻居们的深情离开家门的。
休假是藏汉族干部最高兴的时刻,但返藏的日子则是最难熬的。离开故乡和亲人本就离愁满怀,情绪不佳,更加上,高原上的小屋,经半年的空闲早已尘埃遍布,寒气逼人,往往一推开家门,看到冷清的景象就想大放悲声,情绪也很快降至最低点。这种情形,往往要到高山反应过去了、上班后才能有所缓解。但近十多年来,因为我有了卓玛、琼达、扎西这些藏族邻居,在她们的关心照顾下,我却没有了这些苦恼。每次休假回来,邻居们早已把我的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桌子擦过了,地板拖净了,水桶里有新打满的凉水,暖瓶里灌满了开水,就连被褥也是刚刚晒过的,还带着太阳的热度和气息;甚至我房前的那块空地也没闲着,精心地种了白菜、萝卜、大葱等。感受到这些,一种离开故乡的家又回到高原的“家”的踏实感油然而生,那浓浓的离愁别绪很快被高原上的亲情化解了。
身在高原,最怕单身独处,最怕疾病缠身,最怕过年过节。但有了我的藏族邻居们,这些可怕的日子不再可怕了。我不会忘记,在丈夫因公出差的日子里,卓玛、琼达曾多次放下自己的家务事不管,专门到我家伴我闲谈,和我作伴;当我丈夫独自在家有病发烧的时候,是邻居达娃亲自在他的床头精心照料直到深夜;我休假回来,因高山反应重而卧床的日子里,是扎西每天两趟为我打针送药到床头;藏历新年和春节来临了,是巴桑让孩子一清早就端来了热腾腾、香喷喷的“人参果饭”;有时因下班回来晚了没买到饭,邻居们就会把刚打的饭菜让我们吃,而自己却抓糌粑吃;更难忘,每当邻居家里有了新鲜好吃的东西时,连锅端出来大家共享的情景……
我忘不了卓玛的父亲、扎西和巴桑的母亲,这三位藏族老人并没有因为语言不通而疏远我们,他们把我们当作自己的汉族孩子,给予了更多的关照。刮风下雨,替我们收衣服、关窗户;我养的几只小鸡,有一段时间简直成了他们的小鸡了,每天帮我们喂食,替我们收鸡蛋,晚上还替我们关鸡窝门。有时因开会或到老乡家里去聚会,我们回来晚了,伯伯、嫫嫫(婶婶)就会在我家的阳台上加个挡板,并一次次出来看望,直到我们回来才算放心。在西藏,冬天要常晒棉鞋,而狗又总叼鞋子,近年来,我都记不清有多少回,伯伯、嫫嫫为我们从狗嘴里找回鞋子、鞋垫……我与三位藏族老人虽然言语不通,但却可以交流,伯伯、嫫嫫说藏语,我们说汉语加一点藏语,连说带比划,也能弄明白大概意思。至今想起他们,我仍感深深的依恋和思念。
身在高原,远离父母和孩子,对父母我们不能尽孝,对孩子又不能尽责,那份内疚、那份自责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我的藏族邻居们深深地理解我们,他把这份理解化成了行动。听到我们的父母年老多病的消息后,每次休假,卓玛都倾其所有送来各种藏药,从“七十珍珠”到藏红花,带给我的父母补身养体;就连卓玛的父亲,已80多岁了,只是来女儿家小住而结识了我们这对汉族小邻居,回到家乡也不忘为我们捎来贵重药材;扎西在我休假前,往往要为我的孩子准备一些自家纺的雪白的羊毛线,带一点江孜产的甜奶渣……
在西藏工作生活了18年,这期间我没有为西藏作出什么突出贡献,也没有为我的邻居们多做些什么,但是我的邻居们给予我们的却是太多太多了,一桩桩一件件真是写不尽说不完,每一桩都充满了真情,每一件都浸透着爱意。今天,我虽然离开了西藏,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在西藏高原与藏族同胞为邻的难忘日子,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支持、关心、照顾过我们的藏族邻居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