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北京“面的”是与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7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经济茶座

  北京“面的”是与非
马立诚
“面的”成了北京人常常感到头疼的话题了。
一位颇有自嘲襟怀的“面的”司机朋友,苦笑着对我说:“‘面的’人人坐,人人骂。”也许还不至于这么严重。不过,因了“面的”拒载而发生争执,导致乘客被撞伤的新闻,已多次在电视上播出。
以我自己的经验,非招手三次不可。司机先问去哪里,报了地点之后,他略一算计,回答:“去不了,我上公司开会。”其实真正原因是,他觉得把你拉到目的地赚不了太多钱。我曾有一次令人哭笑不得的遭遇:在司机犹豫中上了车,开出10米左右,他突然停车,对我说:“对不起,我去不了,您下车吧。”硬是把我赶下车来。显然,这是他又算计了一番的结果。我去的地方距离是9公里多,正好在10公里蹦字的边缘,是个“苦活”,他不干。
或问:“为什么不记下车号举报?”出租汽车管理局倒是在各种场合多次表示,如发现拒载,必定从严惩处。可据说局里每个月都接到上万个举报电话,每天也合上300多起。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管理局只好派人“微服私访”,假装乘客“打的”,惩处“害群之马”,但这毕竟是杯水车薪。
那么,打“夏利”吧,“夏利”倒不拒载。可是看着“夏利”的计程表过了4公里就一连气往上跳,而且等候时也蹦个不停,工资族的心脏没有不跟着跳的。除了4公里左右的距离之外,一般说,打“夏利”的费用大致等于“面的”的2倍或3倍。这就是“人人骂”“面的”,又“人人坐”“面的”的原因。
话说回来,“面的”司机也有苦恼。许多人扔了铁饭碗,分房劳保公费医疗都没有,风险够大。每天干10个钟头或更多乃家常便饭,还落下个胃病腰疼。警察对“面的”违章卡得格外严厉,交罚款也是成本之一。乘客什么人都有,赶上不顺,不付钱还算幸运,司机被抢甚至遭杀害也时有耳闻。再说谁知道什么时候发生交通事故?这可不全由自己。最头疼的是越来越堵车。上班和下班的时候,夹在长龙当中,半天挪一点。我有一次下午5点打“面的”从东四到鼓楼,足足走了1个半小时,司机只挣10元,还要交管理费,要买汽油,确实急人。
现在北京有了新章程。12月1日起,“面的”加等候费,5分钟算一公里。这是两难中一个不错的选择。怎么说呢?一方面,这些年大伙收入提高不少,“面的”1公里1元(10公里之内)一直没变,是有点说不过去;可另一方面,还有很多人收入很低,倘大幅提高收费标准,出租车就要脱离普通人。现在加了等候费,减轻了“面的”司机堵车等候的苦恼,价格上也比“夏利”便宜,大伙能承受。这是让两边都迁就迁就,来寻求解决的办法。可这里要给出租车管理部门提个醒的是,一方面按市场原则办事,一方面还要重视做好司机的思想工作。不然的话,有些司机的胃口大,加了等候费还是拒载,那样乘客们的意见就更大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