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吴一坚的“平民情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7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今日星座

  吴一坚的“平民情结”
本报记者唐维红
吴一坚,男,1960年12月生于西安,当过兵,做过工,大学文化程度,经济师职称,西安金花企业集团总经理,199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今年荣获西安市“十大杰出青年”和省、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
吴一坚是个不断创造奇迹的人。他常说:“世界上的事情是有事才去凑钱,不是拿钱去等事。很多人说没钱办不成事,我认为,说这种话的人本身就不具备能力去办事。怨天尤人的人即便给他创造好了条件,也不一定搞得好。真正的企业家要善于调动周围一切有利因素,将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益。”
吴一坚在海南的经历可作为他上述话语的精彩注解。1984年,吴一坚辞去公职,怀揣600元人民币南下广州“打工”。次年,他来到了刚刚建省的海南。经过周密调查,他决定筹建一座年产20万台电视机的公司。他以经营25年后厂房设备拱手让出的方式圈地,以预交3%质量保证金的方式将厂房建设工程承包出去,以生产以后80%的电子原件由香港一家公司供给的许诺,让其先投资;随后,他奔波于全国各大电子经销商之间进行销售。一项看似不可能实现的计划就这样被他变成了现实。10个月后,第一批电视机生产出来了,公司的资产也由几百元变成了3亿元(含地价)。
在众多经营房地产的企业家中,吴一坚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把目光投向了平民百姓。因为在吴一坚的心中,古城的父老乡亲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那是在1991年岁末,刚从海南归来、创办了金花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吴一坚登上了修复后的西安古城墙。吸引住他目光的不是金碧辉煌的钟鼓楼,也不是巍峨屹立的大小雁塔,而是那些夹杂在楼群中大片大片低矮破旧的居民住宅。此时的吴一坚正打算在古城的繁华地段建造一座集商贸、娱乐为一体的高档豪华综合大厦,且已万事俱备。可眼前的情景使他第一次对自己的决策产生了怀疑。另一次偶然的走访则令他完全改变了计划。
他到一位有20多年工龄的老工人家做客时吃惊地发现,这个三代五口之家挤住在一间只有8平方米的小屋里,客人来了竟无法立足。事后,他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像这样的住房特困户,西安市内就有9万多户,在全国城镇中则有550万户之多。于是,在公司员工大会上,吴一坚提出:取消商贸、娱乐大厦建造计划,为住房困难的古城百姓建造万间广厦。
面对员工的不解,吴一坚慷慨陈词:“金花初来乍到,凭什么同别人竞争,只能凭企业的良好形象,只能凭古城父老对金花的信任和爱戴。从西安的现状看,古城父老和市政府最需要解决的是住房困难。人民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这也是市场经济。”由此,一项项为古城父老“安居乐业”的义举划入了金花的发展蓝图。
吴一坚说:“开发电子产品,我赚的是人民的钱;‘做安居工程铺路石’活动,我心甘情愿赔钱。这叫还钱于民。还钱于民应该成为现代企业家的重要素质之一。”
他的第一个项目——金花苑小区选在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地价适中的西安北郊徐家湾。买房子,对于普通百姓来讲,是个难圆的美梦。吴一坚为使其美梦成真,吃住在工地上,想尽办法降低成本,严令公司员工做到一砖一瓦、一分一厘为购房者着想。
一次在工地食堂,吴一坚看见炊事员用较好的木条烘火,马上制止道:“烧掉一根木条,金花不会损失什么,但把它钉到合适的位置,它便发挥了作用。大家都该从节约一根木条做起。”
还有一次,公司来了客人,有关方面准备设宴招待。吴一坚知道后坚决反对:“几个人一桌饭,吃的少,扔的多,最后全当费用打进成本,损害的是购房者的利益。这样的事咱不能干。”吴一坚还在公司内部制定了用车、打电话、领用材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房成本被大大降低了。
当金花苑小区竣工销售时,金花报出了每平方米998元的全市最低价,令同行大吃一惊。古城的住房困难户则奔走相告,金花的美名不胫而走,传遍了西安。
1994年是国际住房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实施安居工程的号召。西安市委、市政府也制定了1998年实现全市人均居住面积8.5平方米的近期发展目标。吴一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及时推出“做安居工程铺路石”活动。金花公司拿出了50套每平方米原价1281元的现房,以790元的价格奖励性销售给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残疾人和住房特困户。为此,公司减少收入150万元。
今年6月,第二期“做安居工程铺路石”活动如期开展。金花公司又拿出140套现房,奖励销售给老职工、老干部、优秀中小学教师、新长征突击手、公安干警,以及区级以上劳模和无固定收入的特困户。
说来难以置信,吴一坚至今仍住在一套一室一厅的普通住房里。因为他始终忘不了那8平方米挤住三代人的小屋,忘不了550万住房困难户这沉甸甸的数字。他曾说过:“我出身于普通人家。普通百姓就是我的根。”
金花公司的义举不仅仅是让利售房。为了促进青年敬业成材,他们捐资150万元,分别设立了省、市“青年岗位能手基金”;捐资10万元扶持拍摄反映残疾少年李欢自强不息的电视剧《小李欢的故事》……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为社会各界提供的诸多公益性赞助累计资金已达1000多万元。与此同时,金花公司也由一个三级房地产开发公司发展成为一个自有资产4.2亿元,产业涉及金融投资、生物制药、科技、工贸、文化娱乐和物业管理等领域的大型跨国民营股份集团公司。
谈起这一切,吴一坚显得很平静。他说:“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办企业也是如此。金花能有今天这个局面是国家给的,人民给的。我们有责任为国家分挑重担,为人民排忧解难。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是金花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