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铁旅”因何称雄?——记哈尔滨青年铁道旅行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7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铁旅”因何称雄?
——记哈尔滨青年铁道旅行社
刘英贵袁英
不足50人的哈尔滨青年铁道旅行社,仅仅用了6年时间,就以人均创利居全国同行业第四位的显赫成绩,在全国5000余家旅行社中脱颖而出,并且跻身于国家一类旅行社的行列。
哈铁旅行社成立于1989年8月,正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坠入低谷的时候。此时,在全国范围内,大的旅行社已门庭冷落,小的则改弦易辙。此时开张,注定了哈铁旅多舛的命运。
总经理杨科是个不服输的人,他不信自己事业的幼苗一破土就会枯萎。作为全国铁路共青团组织兴办较早的实体,5名团干部出身的年轻人不知深浅地一头扎进商海之中。
此后不久,他们听说沈阳有个订货会,会后要到镜泊湖旅游。杨科连夜赶到沈阳,直接与会议筹备人协商,面对面地推销自己。
真诚,人类永远的朋友,事业成功的基础。
第一笔生意成功了!尽管一切都不曾经干过,跑车、跑票、跑饭店……尽管当时镜泊湖的观瀑路上一片汪洋,他们不得不在没腰深的水中,把客人一个个背过危险区,所吃的苦平生不曾经历。但欣慰的是,扣除各种费用,他们净赚2000元。
“万事开头难”,对这句话杨科他们要比常人体会得更深。最难的是没有资金。当他们接第二个团的时候,已囊中如洗。
手头拮据的杨科从岳母处借了4000元,筹备婚事的王丽丽拿出家里给的5000元陪嫁……
杨科和他的同事们,就是以这样一股子韧劲,越过了一道道难关,迎来了柳暗花明。
孔老夫子有句话,杨科铭记在心:“民无信不立”。他从这句话中悟得了竞争的真谛。
给哈铁旅以全面展示自我的机会,是1992年的冰雪节。这一年是’92中国友好观光年。
第一批376名中外游客,乘“冰雪专列”抵达哈尔滨,哈铁旅负责整个接待工作。在动员会上,杨科话语不多,但反复十几次讲一个“信”字。
“信”体现在每个接待环节上,体现在员工们的言谈举止中。大的不说,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足以使游客惊喜不已:几片晕车药总是及时地送到晕车旅客手中;此间过生日的游客,会意外地听到亲人般的祝福;购物时,在导游小姐的引导下,常常购到称心如意且价格便宜的商品……
“信”,赢得了信赖,赢得了信誉,更赢得了效益。黑龙江史上的俄罗斯定期包机旅游,诞生在哈铁旅;旅行社拥有自己的出租汽车公司,也诞生在哈铁旅;往返哈尔滨至广州的旅游专车还是诞生在哈铁旅……尽管如此,杨科的“犟”脾气没有变,依然经常下榻小店,照旧时常用方便面充饥。这一“犟”劲,让他的同伴们学去了,并且发扬光大。
在哈铁旅,没有人计较挣的多少,没有人抱怨干的多少,包括总经理杨科在内,都很少领差旅费。
这是个年轻人的集体。青年人更看重自己价值的实现和被尊重。虽说这些年轻人不会计较和抱怨,却十分看中全社最高荣誉奖——金星奖。这奖每年评选一次,获奖者的名字连同他的形象印在陶瓷杯上。在大家心目中,这奖就是旅游业的“奥斯卡”。
哈铁旅有一整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大到职业道德,小到举手投足,以及对这一切的考核,鞭策着人们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与之相对应的是,哈铁旅还有一套管理制度:当员工出差在外的时候,家里的事由旅行社包管,老人的生日总经理亲自前往祝贺……
导游们都有大量同样的经历:一些餐点、一些娱乐场所,为了“宰”游客,不惜高价收买他们。每每这时,哈铁旅青年人的选择不会犹豫:一口回绝。他们说,那样做,对不起旅行社,我们的心将永远不会安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