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传统的节日金色的旋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28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传统的节日金色的旋律
肖勇文/杨泰华图
当今全世界最有影响的乐事,莫过于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1995年元旦这天,全世界至少有十亿以上的忠实观众照例坐在电视机前,欣赏音乐会的转播实况。
新年音乐会在维也纳人的心目中是崇高的。1991年的盛会上有一个细节:当瓦尔德海姆总统夫妇步入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时,场内十分平静,总统夫妇也很自然地对号就座;而当指挥家阿巴多登台时,台下的观众则报以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这个对比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施特劳斯家族的华尔兹,永远是新年音乐会的主旋律。华尔兹又称圆舞曲,是奥地利民间一种三拍子舞曲,18世纪下半叶开始于城市社交,19世纪风行欧洲。由于施氏父子两代人的毕生努力,才使华尔兹成为欣赏乐曲进入音乐厅。老约翰·施特劳斯,在1843年创作的《莱茵之歌》,是圆舞曲完整形式的典型。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写了400多首舞曲,其中《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最为有名;次子约瑟夫·施特劳斯,作品以抒情见长,如《爱情的珍珠》、《狂想圆舞曲》,配器也突破了以小提琴为主的格局;三子爱德华·施特劳斯,在作曲和指挥上,才华出众,他的代表作有《纵队》等。1939年12月31日夜,著名指挥家克劳斯举行“纪念施特劳斯音乐会”,这就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发端。此后每年举办一次,成为传统节目,自1949年起改为元旦上午举行,从1959年始奥地利广播公司对国外现场转播。
担任历次新年音乐会演出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创建于1852年,在国际乐坛首屈一指。有一次,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在布达佩斯指挥该团排练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托像往常一样不看总谱。进行到一段小曲时,他自以为是地作了一个“强音”的起拍,可团员们却巍然不动。托很快察觉,喃喃自语道“是我记错了”,并在重新作“极弱起拍”手势时向大家投以感激的一瞥。还有一次,乐团在蒙特利尔参加歌剧《玫瑰骑士》的演出,待第二幕的间奏曲奏毕,不知何故指挥却没有出场,于是首席小提琴手挺身而出,挥动起弓子,指挥乐队演奏了错综复杂的第三幕序曲。虽然这只是两件小事,却很能说明这支乐队的素质。在奥地利,男女老幼都对爱乐乐团怀有一种敬慕之情,首都还有一条街道以爱乐乐团命名。据说,乐团团员中有近1/3的人具有教授头衔,演出之余在音乐院校执教。
140年间,勃拉姆斯、瓦格纳、威尔弟、马勒、克莱伯、卡拉扬、伯恩斯坦等许多赫赫有名的音乐大师,都曾执棒维也纳爱乐乐团,为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伯恩斯坦说过,“为什么我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乐团呢?因为他们是为了对音乐的爱而演奏的,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传统骄傲和热爱,而我正是以爱来实践生命的人,是对音乐的热爱使我们在一起。”1987年元旦,卡拉扬指挥爱乐乐团演出了《皇帝圆舞曲》、《蝙蝠》序曲等,听众如醉如狂。也就是这一年,乐团订立了一条新规,今后新年音乐会的指挥不得重复。1993年是穆蒂出任,1994年由马泽尔领衔,今年是梅塔挂帅。前不久,梅塔率以色列交响乐团访华,在京沪两地引起轰动。时隔月余,我国观众通过荧屏再次领略其卓越的技艺,倍感亲切。(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