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热浪翻涌话健身——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座谈会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28
第8版(体育)
专栏:

  热浪翻涌话健身——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许立群
28日下午,北京京伦饭店白鹤厅内气氛热烈,暖气融融,来自首都各界的近20名代表汇聚一堂,参加本报体育部主办的座谈会,畅谈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所思所想与切身感受。刚刚从冬运会赛场返京的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也风尘仆仆地赶来,兴致勃勃地与代表们探讨交流。
主持座谈会的本报副总编辑李仁臣作了简短的开场白后,国家体委副主任刘吉首先介绍了《全民健身计划》出台的背景、意义和思路。他强调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国家宏观指导、社会多方支持、全民共同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跨世纪的发展战略规划。刘吉欣喜地告诉大家,全民健身计划已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反响。一个以全民健身为标志的群众性健身活动热潮正在全国形成。
年过七旬的原侨联主席庄炎林先生平时酷爱体育锻炼,他认为现在老年人的锻炼热情十分高涨,而中青年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如果让大家认识锻炼的意义,尝到锻炼的甜头,养成锻炼的习惯,全民健身计划就能落到实处。
全国总工会计划以明年召开的第三届工人运动会为契机,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董蕴琦代表说:“今后,应把提高身体素质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评选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也应将其是否重视、支持职工体育作为衡量标准之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9亿农民的健身生活也出现了新的可喜的变化。农民体协代表袁文亮用“三多”对此进行了概括:“体育村体育户多了,农民自发组织的活动多了,乡镇企业出资举办的活动多了。”他还特别强调,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
广大知识分子肩负着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任,而中科院体协门东山代表提供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1994年中科院有75名科技工作者英年早逝,其平均年龄仅53岁。这是国家的重大损失。门东山请求舆论界加强宣传,提高科技人员的健身意识,并希望体育法能尽快完善实施,以保障广大知识分子健身锻炼的权利。
亿万中小学学生也面临着提高身体素质的紧迫任务。北京25中自去年起每个学生每天坚持上一节体育课,一年来学生体质有了明显提高。但刘志毅校长仍有苦衷,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校活动场地紧张的老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他说:“这涉及到教育部门的教育思想问题,但不管困难有多少,学生的身体锻炼不能松懈。”
北京市体委副主任张立华也谈到了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遇到的困难。比如,很多人对健身的认识还有不少误区,把健康寄托在营养品上。很多单位体育经费不足、场地萎缩等等。“尽管难题很多,北京市今年还要为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办十件实事。”张立华坚定地说。
以生产台球、保龄球等设施而闻名的北京海燕—优美加体育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大石提出了民族体育工业问题。他说:“大众要健身就需要健身器材,进口器材价格昂贵使普通人难以问津。谁能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体育器材,谁就能占领广阔的市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也为企业界的有识之士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施展身手的舞台。”
火车头、银鹰、邮电、石油、民航等体协代表亦先后发言。
伍绍祖主任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表示深受启发与鼓舞。他说:“要继续加强体育意识的宣传,使人们对体育的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多种功能有更全面的了解。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它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性质,为经济服务的党的基本路线,它与我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伍绍祖主任还生动地将全民健身计划的战略目标归纳为“生活化、普遍化、科学化、社会化、产业化”及由此产生的5种转变。
三个多小时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会场内却始终热浪翻涌。代表们无不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出台拍手叫好,更满怀希望地期盼全民健身计划早日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附图片)
图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座谈会会场。
本报记者 王霞光摄金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