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非洲法郎贬值透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29
第7版(国际)
专栏:

  非洲法郎贬值透视
本报记者顾玉清
提要:一年前非洲法郎贬值一半,各国经受了严峻考验。由于非洲各国政府加强了行政干预并接受了巨额外资的投入,非洲法郎信誉恢复,法郎区经济一体化加快,但人民付出了沉重代价。
                    
非洲法郎贬值已经一年。经过这一大剂量的“休克疗法”之后,人们所担心的非洲经济形势,非但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动荡,反倒出人意料地较快恢复。在西方经济学家们的一片叫好声中,非洲法郎区国家却别有一番苦涩的滋味在心头。
去年1月11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压力下,达喀尔会议宣布非洲法郎贬值50%,这种50年不遇的事件,突然降临到本来就挺不容易的非洲法郎区国家头上。以外汇形式计算,非洲法郎区十几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一夜之间减少了一半。各国的企业和个人手中握有的财产,也遭到了同样的劫难。在这样的打击面前,非郎区国家上上下下一时很难接受,到处弥漫着不满与悲观的情绪。当时,有关的操作者们,非常害怕由此会引发高通货膨胀、社会骚乱和军事政变。然而,非洲法郎区国家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总算挺过来了。用权威人士的话说,现在,非郎的信誉已逐步得到了恢复,非郎区国家的经贸活动在国际市场上变得更有竞争性。
非郎贬值是剧烈的。它之所以能在短短的一年里平稳回复,并呈现出一些好的势头,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在这场危机中,非郎区各国政府对局势的把握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通过行政干预手段,在严格控制物价的同时,给职工提高了10%—15%的工资;号召居民购买本国产品,以弱化贬值带来的影响。此外,政府还通过放宽政策,降低关税,增加补贴,来加强生产部门,扶持中小型企业。科特迪瓦政府最近还作出决定,准备在1995年内,放弃250亿非郎的财政税收,以减轻企业的负担,为经济振兴创造条件。
伴随非洲法郎的贬值,国际“资金雨”也下得较为及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主动恢复了与非郎区国家的援助协议谈判,同时提供了94亿法国法郎的财政援助;法国在取消了有关国家250亿法国法郎债务的情况下,又拿出了45亿法国法郎的特别援款。此外,非洲开发银行和欧洲联盟也提供了资金。总之,一年来非郎区国家获得的资金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70亿法国法郎。这场“资金雨”在非郎区的普遍洒落,无疑有利于安定民心、缓解政情。特别是,一段时间来初级产品价格的持续攀升,也对各项相关措施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
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自非郎贬值以来,非洲法郎区国家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在加快。由于从其它地区进口的产品价格成倍增长,而非郎区国家间的商品价格变化甚小,因此,非郎区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贸易交往开始注重地区市场。目前,从纺织品、啤酒、日用品,到一般的农产品,相互间的贸易量明显上升。以布基纳法索为例,1994年上半年它向科特迪瓦等邻国出口的牛、羊,分别比1993年同期增加了144%和58%。这种经济上的互补性,已经显示出特有的优势。
当然,非郎贬值后出现了某些积极的迹象,是以非洲法郎区人民作出的牺牲为代价的。现在,当地群众感到压力最大的是物价不停上涨。官方统计,1994年,非洲法郎区的物价约上涨30%—50%,居民的购买力下降了20%—30%。实际情况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记者在多哥、贝宁等国采访发现,贬值不仅使进口商品价格翻了倍,本地产品也在涨价,一般家庭生活极为困难。初级产品出口虽有所增加,但由于化肥、农药和农机价格的上涨,生产成本上升,生产者从中得到的实惠很少。此外,不少企业因价格变化无法经营而倒闭。多哥政府在首都洛美附近建立的“自由工业区”,受政局动荡和贬值的影响,难以启动和运转。
对非洲法郎区国家来说,非郎贬值并非就此结束,前景尚难预料。人们谈论的、非郎可能出现第二次贬值的传闻,也许不是空穴来风。此外,1997年,欧共体将要实行统一的货币——埃居,非洲法郎到时势必要与法国法郎脱钩。是等待观望受制于人,还是未雨绸缪,尽早建立自己的货币,需要非洲国家领导人作出艰难的抉择。
(本报阿比让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