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妙桥的羊毛衫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02
第6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妙桥的羊毛衫市场
傅刚周学仁蒋亚亭
一个位于张家港市东南部的江南小镇,这几年沸腾起来了,每天吸引数以万计的客商、游人云集于此,这就是妙桥镇的羊毛衫专业市场。
两年前,这里是一家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所在地,镇上因陋就简将它改建成针织品市场,开业不到一个月,数百个摊位被一抢而空。目前,这个市场经四次扩建,摊位从100多个增加到2200多个。1993年,市场成交额超过8亿元,每天平均销售羊毛衫5万多件。去年上半年,市场成交额达6亿元。
妙桥镇素有“针织之乡”的美称,从黄纱手套到尼龙衫到腈纶衫到高级羊毛衫,这里的企业都生产过。到80年代初,乡镇企业已达2000多台针织横机,年产上百万件针织服装。
近年来,这里的一个突出的经济现象是,从事个体针织业的家庭越来越多,其产量和销量逐步超过了乡镇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到1993年底,家庭工业拥有各类手工针织横机、缝合机、电脑绣花机,以及各类印染、整烫、缩绒设备1.5万台以上,年产中高档针织产品5000多万件,并形成了机械制造、毛纱、纺织、成衣制作、市场销售一条龙。
家庭工业以其特有的活力,对乡镇企业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冲击力。双方一度出现争原料、争人才、争市场等现象。针织业的技术骨干、经销人员成了抢手货。在市场竞争中,最受冲击的是那些档次低的产品和效益低的企业。
目前,妙桥镇一年生产毛纱2000吨,而羊毛衫市场每年最少需要毛纱7000吨,生产潜力仍然很大。这样既为集体企业找到了新路,又促进了羊毛衫市场的繁荣兴旺。
妙桥羊毛衫市场从创办到现在,只有两年多时间。这么短的时间里,培育一个年成交额10亿多元的专业市场,这里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
启示之一:建市场要因势利导,并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个地方孕育着市场的胚胎,内在动力较强,特别是同地方经济相联系,加以组织和引导,市场一旦形成,规模会迅速扩大。妙桥镇的针织业发达,大量的针织品需要销售市场。在这种条件下,把分散在一家一户的羊毛衫集中起来交易,既为农民解决了产品销路,又为国家增加了税收,因此市场越办越兴旺。
启示之二:各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有利于农村脱贫致富。有的人认为,家庭工业进行整顿,但效果并不明显。经过几次反复,当地政府认为,家庭工业的发展表面上对乡镇企业有所冲击,但实质上有利于市场竞争,促使乡镇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启示之三:发展经济没有固定的模式,“苏南经济模式”也在变化。80年代初,妙桥镇工业总产值为张家港市的第一位,是“苏南经济模式”(城乡集体经济)的典型代表。随着家庭工业的发展,一些乡镇企业的职工和技术骨干离厂离职,搞起个体针织业,有一部分还雇工经营,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妙桥镇的经济结构已形成多元化格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