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古城扬州今更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03
第4版(副刊)
专栏:情系神州

  古城扬州今更俏
海笑
我对古城扬州的熟悉,绝不亚于对钟山风雨起苍黄的南京,也不亚于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早在读史读诗中,我就知道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北上伐齐,开邗沟而建筑了邗城,至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扬州不仅因琼花而名闻天下,且已是一个繁华之区而吸引了天下的商贾云集,发展到唐代终至鼎盛时期,交通发达,经济繁荣,风景秀丽,文人荟萃,而在中华独领风骚,大诗人李白、杜牧、白居易、刘禹锡、张祜、孟浩然等人先后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还有那些“腰缠十万贯”的大亨大款们,则扬帆“骑鹤”来扬州;前者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章,后者则营造了数不清的高楼红袖,十里珠帘。宋代欧阳修在扬州做太守时,得名句“远方有山来与此堂平”而建平山堂,苏轼、王安石也曾流连于扬州、瓜洲而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文,连宋朝一代名相韩琦也曾作《维扬好》一词赞颂扬州,“二十四桥千步柳,春风十里上珠帘”。
当然,扬州和我国其他许多城市的命运一样,也难逃天灾人祸和战火的摧残,明代顾炎武便有诗为证:“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但扬州也因此又有了新的景点如史可法衣冠冢、史公祠等可供后人凭吊。到清代中叶,活跃在画坛上的扬州八怪和修建得更有特色的瘦西湖使扬州又一次名扬天下。
不过,在十年“文革”中,当我一路颠簸到扬州而身历其境时,我看到的却是在解放后十多年中才治愈了战争创伤的一座城市,又变得冷落萧条了,即使那风景如画的瘦西湖也是一副破败的景象,岸上湖边,杂草丛生,亭台楼阁,断壁残墙;当时,还未完全获得自由的我,也只能在心中万分困惑,感慨万千……
而今年的这一次则大不同了。我们上了宁扬一级公路后,汽车便如骏马飞驰,一路春风到广陵,在离扬州远远的地方便已能感到一股改革开放所形成的特有气息,那高入云端的电视塔,和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以及绿化得很好而又宽阔平坦的马路和美丽整洁的市容,使扬州与江南繁华的苏、锡、常已相差无几。了解经济形势的同志在一旁证实了我的感觉的正确,他说这几年来,扬州经济的发展确实令人瞩目,一批大型企业和集团纷纷崛起,1993年全市工农业产值已从原来全省的第五、六位上升到第三位,增长幅度和工业经济综合指数连续多年均居全省第一。原来如此,真是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我不禁赞声连连。
奇巧的是我们到达的这一天,正是中秋佳节,我们一起沿着小秦淮河向闻名的瘦西湖驶去,两岸的主要建筑和高大的树木上均悬灯扎花,万紫千红,宽阔一些的湖面上又搭出平台水榭,布置了十六组大型彩灯,人物形象婀娜多姿,灯火变幻光怪陆离,音乐声起优美动听。这一天扬州人几乎万人空巷,无不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去观灯赏月,路上人流如潮涌,水上大小船只满载竞发。船到二十四桥前,一片灯火辉煌,我们宛如走进童话中的水晶世界,随之礼炮响起,焰火腾空,“夜市千灯照碧云”,使朦胧的月亮变得更有韵味,于是掌声和笑声时时在人群中响起,我也像回到少儿时代一样,高兴得又叫又笑;又好像幻化入盛唐时代,见到诸多文人墨客正笔走龙蛇,即兴赋诗,我不禁竟也写下歪诗一首,诗曰:“蜀岗千年路迢迢,几度繁华几度凋;春雷一声绿两岸,古城扬州今更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