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幸福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1-19
第2版()
专栏:

幸福塘
本报记者 林沫
冬天的四川,田野里充满了生气,山林是葱绿的,麦苗已有半尺高,肥嫩的豌豆和蚕豆秧也都长得很茂盛,蝴蝶在上边飞舞着,比起北方,这儿像是春天了。
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宣传,在四川许多农村掀起了互助合作和兴修水利的热潮,去年十二月十九日,对遂宁县和赤乡一村的农民来说,这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他们的“幸福塘”就在这天举行开工典礼。一村的农民受到总路线的教育后,明确了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全村农民互助变工修一个大堰塘,为子孙万代谋福利。因为这口塘是全村农民用集体劳动向幸福的社会主义生活前进的开始,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名儿叫“幸福塘”。
距堰塘动工还有半个月,全村就忙起来了:二十多个互助组天不亮就下田,一直干到天黑才收工;家家都在赶着犁田,进行土地加工,播种小春作物。往年拖延一个月才干完的活,现在要十天赶完,因为“幸福塘”一开工,全村劳动力都要去挖塘,就再没时间干这些活了。不能下田的老年人和妇女,忙着准备修塘用的工具,砍竹子,编制担泥土用的竹簸箕,用木料和稻草缚绑跳板。村代表主任吴耀臣和几个干部计划工程,组织劳动力,更是忙的连饭都吃不上,这么大的工程,村里谁也没经验,步步都要反复商量考虑,只怕出差错。
开工那天早上,天一亮各家就吃了早饭,各居民组和互助组就喊叫着集合人。太阳刚出来,人群就沿着田间小道向工地进发了。天空浮泛着紫色的云霞,山脚下飘荡着一层薄雾,早晨的阳光透过薄雾照射着储满冬水的稻田,水面上闪耀着一层鱼鳞似的金光,互助组的队伍打着红旗,兴冲冲地从田边走过,惊动了水里的鱼儿,鱼儿也显得特别活跃,不时跳出水面讨人们的欢喜。
最先来到工地的是青年团员蒋庆云的互助组,蒋庆云今天兴奋的脸上泛着红光,有点像喝醉了酒,他招呼了一声,女青年朱万青和几个组员就应声脱下鞋子,卷起裤腿,跟着他走进了工地。挖堰塘的地方,原是一块稻田,水放了,田里的稀泥有
一尺多深,他们没注意这些,双腿踏进冰冷的稀泥里就紧张的挖掘起来,人人脸上充满着自豪、幸福的神情。代表主任吴耀臣也随后赶来了,远远的看见他们,就大声喊叫起来,要他们不要乱挖,等大家来了一齐动手。蒋庆云和他的组员们却嘻笑地说:
“看哪,这‘幸福塘’的头一担泥土,是我们挑上来的!”
各组都到齐了,一些老年人也拄着拐杖赶来看热闹,专署和中共遂宁地委的干部也到了,大家集合起来,为“幸福塘”举行开工典礼。朱清云代表用水户感谢大家,他激动地、声音沙哑地说:“这口塘,用水得利的是我们这弯里的二十六户人,如今全村三百来户人都来帮助。眼前站着齐楚楚的一大片,不是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这塘能修得起吗!”用水户今天都像朱清云一样的激动,这口塘修好了,他们这一弯里的田地,不但再也不用担心旱灾,一部分塝田还可以种两季庄稼;沟田可以自由地放水、浇水,实行溅水灌溉,也能多打粮食。在他们眼里,这口塘简直是一个大粮仓,修好以后,每年从里边取粮食就是了。过去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在自己地边上来修这么大个堰塘呵!青年团员蒋庆云代表帮工户说出了众人的心意:“这回大家学习了总路线,眼光都看得宽、看得远了。大伙都望到全村,望到社会主义,事情就好办了。今年你帮我,明年我帮你,依照全村的计划,五年之内,全村的十三口老堰塘一个个都要加大、挖深,有了这些大堰塘,我们要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好,办集体农庄也好,这都成了大家的公共财产了。”蒋庆云今天显得特别活跃,讲完话,他又领着大家呼口号:“搞社会主义大家干,团结来修幸福堰!”这呼声顺着山谷传开去。接着,人们一队一队走向自己的工区,开始一锄一锄地挖掘“幸福塘”的泥土。
代表主任吴耀臣望着黑鸦鸦一片忙碌的人群,身上轻松了许多,他觉得总算忙出一个头绪来了。他想到往年组织两三个互助组在一起修个小堰塘时,总是你吃亏了,我占便宜了,互相争扯不休;说转这一户,那一户又不干了。这次全村三百来户一起干,事情进行得却是这样顺利和迅速。
“看大家这股热火劲,不是宣传总路线,你挨家磕头也请不到这些人呵!”吴耀臣向互助组组长吴长清说。
“是呵,早一个月,谁会想到这件事!”吴长清说。这次修塘他是吴耀臣最得力的助手,什么事吴耀臣都先找他商量。
一个月以前,别说发动全村人互助修塘,就连几个常年互助组都歇了工,一些季节性的互助组更不用说了。很多农民丢下地里活不干,东跑西转去作生意。那时候,早上站在去西眉镇的路边上,你会看到贩布的、贩米的、卖姜的、赶鸭子的、收鸡蛋的等等,这些农民小商贩一个接一个从山沟里走出来,他们一路上总是互相谈论着怎样多赚钱,那里什么东西便宜,弄到什么地方卖最合适。那时候,要向他们谈互助合作、兴修水利,他们心眼里实在听不进去。就拿吴长清说吧,他领导的互助组是全村最好的一个,年年增产,家家有余粮。生活刚一好转,有些人就觉得:不闹互助,自己的日子也能过了,有些人便离互助组去作生意。吴长清见别人做生意赚钱,自己也动了心,他说:“那时他的思想真像走路的一双脚,一时想走互助合作的路,把村里的工作、全组的生产都搞好;一时又想丢开这些,自己单干。”去年秋后,他果真放下互助组,跟上别人去做生意。吴长清生意搞得正热,忽然接到通知,要他参加区代表会进行总路线的学习。到区上,他听了区委书记和区长关于总路线的报告,对自己放下互助组去做生意的事就满心后悔,后来又听了一些村干部检讨自己走错路的典型发言,这些发言一次一次像打鼓一样敲击着他的心,夜里睡下来,他沉痛地问自己:过去你一家人受地主的压迫和折磨,你恨地主阶级恨死了,如今才翻了身,却去做生意剥削别人,难道你也想走地主资产阶级的老路吗?吴长清和吴耀臣从区上学习回来,两人都下了决心,要把村里的工作搞好,修堰塘的事一提出来,他俩的劲头最大了。村里的农民,因为经过总路线的宣传,许多人也都看清了,个人发财的资本主义道路走不得。一些做生意的农民又回到互助组里搞生产,山坡上,又看到互助组的红旗在飘扬了。修塘的事决定之后,乡上听说这口塘的面积有四亩多大,要挖一丈八尺深,需用五千多工,怕一村搞不起,又去动员别村的农民借工支援,但一村的农民不需要支援,在互助组的带动下,大家自报奋勇,一下就把三千多个土方分完了。他们说:工人建设工厂,我们农民建设土地;工程大,我们集体的力量更大,大家硬一硬肩膀,重担子也变轻了。
吴耀臣和吴长清沿着塘地四周走了一圈,见每一组都在按照计划紧张而有秩序地进行工作,他们两个也脱下鞋子,拿上工具,隐没在工作的人群里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