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是破产,还是逃债?——山西运城洗涤剂厂破产案引起争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06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是破产,还是逃债?
——山西运城洗涤剂厂破产案引起争议
本报记者施明慎
山西运城洗涤剂厂破产一案,引起了一些争议。如何正确实行企业破产,保证企业和债权人双方的合法权益,确是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报今天先刊登记者采访该厂债权人的报道。
      ——编者
   被兼并的企业咋又破产?
1994年7月18日,山西省运城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宣布原运城洗涤剂厂破产还债。消息传出,引起该厂债权人强烈不满。
12月30日,记者采访了专程来京汇报此事的中国银行山西运城支行副行长杨国英及律师等人。
据杨国英介绍,过去原运城洗涤剂厂是该地区的利税大户,后来,生产经营状况恶化,1991年底全面停产。为搞活这家企业,1992年1月4日,经山西省政府同意,运城地委、行署发文,批准运城盐化局与洗涤剂厂实行合并。但是当时各方均感到以合并的形式难以彻底解决洗涤剂厂的问题。于是,山西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又多次召集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并于同年1月31日由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运城盐化局兼并运城洗涤剂厂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决定“由运城盐化局对该厂实行兼并”,“实行兼并后,原运城洗涤剂厂的债权债务全部由盐化局承担。”兼并从这一文件下发之日起,便正式实施。
1992年2月以后,原运城洗涤剂厂被先后更名为“山西运城盐化局日用化工厂”、“鸿运化工集团日化厂”。工厂的厂长、总会计师、财务科长等重要职务均由盐化局派人担任。同年4月,盐化局开始偿还原洗涤剂厂拖欠阳泉洗涤剂厂等企业的货款,现已偿还中国银行外汇贷款及部分人民币贷款利息计1380多万元。与此同时,该行还向原洗涤剂厂的业务单位发出了洗涤剂厂已被兼并,要求他们与盐化局日化厂建立新的业务联系的信函。为了把日化厂的生产搞上去,盐化局注入了大量资金,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终于使日化厂生产的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产量增了5倍之多,1994年1至10月,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
    到底是兼并还是租赁?
就在这家被兼并企业产销形势大好、走向新生的时候,有关部门找回了已从事个体经营两年多的原运城洗涤剂厂厂长,补办了两年的工商年检,并向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三日之后,法院就宣布运城洗涤剂厂进入破产程序。
杨国英从厚厚一叠复印件中抽出一份缺少租期、租金等重要内容的《财产租赁合同》说,据说,法院就是把一份签署日期为1992年4月4日的《租赁合同》和日期为1992年4月2日运城行署同意租赁的批复当作主要依据,认定盐化局和洗涤剂厂是租赁关系,而非兼并关系,进而宣布洗涤剂厂破产。
那么,《租赁合同》是怎么回事?杨国英说,据知情人透露,那份签署日期为1992年4月4日的租赁合同,实际上是1994年5月18日在地区行署的一间办公室里签的。接着山西晋工律师事务所的梁伯华律师又指出运城行署文件中的几个疑点:1992年1月4日,运城行署发文决定两个企业实行合并,1994年4月21日发文决定中止合并,其间即1992年4月2日又有一个同意租赁的批复。人们不禁要问,从1992年至1994年,两个企业的关系究竟是合并还是租赁?如是前者,为什么要下文同意租赁?如是后者,为什么又决定中止合并?1992年1月31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决定由盐化局兼并洗涤剂厂,1993年7月15日的会议纪要再次肯定了“兼并”。这两次会议地区行署和盐化局均派人参加了,如果租赁事实存在,为何在会上只字未提?
这位律师进一步指出,如果盐化局和洗涤剂厂是租赁关系,为什么省政府开会讨论运城洗涤剂厂问题,企业出面的不是原运城洗涤剂厂的法定代表人而是盐化局负责人?如果是租赁,盐化局有何权利代表洗涤剂厂给省委书记打报告?不仅如此,1992年4月以后,盐化局回收了原洗涤剂厂数百万元的债权,归还了一大笔原洗涤剂厂欠下的债务,难道这也是租赁的责任范围?
    破产,还是逃债?
杨国英告诉记者,他是代表35家主要债权人来京汇报的。大家认为,原运城洗涤剂厂被兼并后已成为一个崭新的企业,根本无须破产。
记者就此事还采访了一些经济界、法律界人士。他们认为,对一个已不存在的企业实行破产,绝不是推进改革,而是以实行破产为名,行逃债之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小洪强调,这种趋势蔓延开来十分危险,不仅会把企业改革引入歧途,而且还将严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据了解,运城洗涤剂厂原有亏损9300多万元。盐化局对其实行兼并后,偿还了部分货款和贷款本息,但仍有8000多万元债务重压在身。一旦破产成立,盐化局不仅无须偿还数千万元的巨额债务,还可“赚回”一个效益可观的企业。但是涉及全国十几个省市的262家债权单位将因此蒙受巨大损失。其中中国银行3000多万元贷款本息将付之东流。据对47户债权人调查,有38户反映,如果假破产成为事实,将会使6家企业随之破产,14家企业停工、1家企业关闭、16家企业资金周转不灵,6万多名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杨国英说,如果几年前对运城洗涤剂厂实行破产,我们没意见。如今洗涤剂厂已不复存在,日化厂生产蒸蒸日上,再弄虚作假打破产的主意,分明是保全地方经济利益,万万不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