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结合驻地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成都空军各部队开设“乡土课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0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结合驻地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成都空军各部队开设“乡土课堂”
本报讯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空军各部队结合部队驻地特点,开设“乡土课堂”,激发了官兵热爱祖国,自觉献身国防的政治热情。
成空部队驻守在祖国大西南。各部队把乡土当课堂,开展身临其境、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成空政治部专门编写了《热爱守卫的地方》、《奉献在大西南》、《奋斗在生命禁区》、《邦达无字碑》等反映驻地风情风貌、名胜古迹、革命历史的书籍,在部队开展读书演讲、评书等活动,引导干部战士从守卫脚下的一草一木,激发爱国之情。塑造卫国之魂。
各部队还组织干部战士参观遵义会址、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红岩村、白公馆和朱德、邓小平、江竹筠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故居、纪念馆,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组织参观大西南的重大建设工程和新厂、新村、新市容,进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教育,把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一切的思想扎根于官兵的头脑之中。他们还把这些教育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使之制度化、经常化。
行之有效的教育,使成空官兵形成共识:爱祖国首先要热爱守卫的地方。“苦地方、险地方、建功立业好地方”,成为成空官兵的誓言和情怀。成空某雷达团,驻守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全团官兵斗风雪、抗缺氧,以“人在阵地在”、“人在天线转”的英雄气概坚守在世界屋脊,安全引导军民航班机飞行22.6万架次,涌现出了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甘巴拉英雄雷达站”等一批先进典型,成为风雪高原的红色“千里眼”。(刘裕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