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防区盾牌行动”联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06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防区盾牌行动”联想
黄泽全
上月28日,参加保护联合国索马里维和部队撤出的首批美军抵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此前,意大利一支舰队为了同一目的,也已从意南部一港口启航。这样,以美军为首、有欧洲国家参与的帮助撤出联合国索马里维和部队的所谓“防区盾牌行动”开始了。据报道,“联索”维和部队9000人定于今年3月31日之前全部撤离索马里,联合国文职人员将于本月15日撤出,比原定计划提前两周。这个“防区盾牌行动”自然会使人们联想起联合国两年多前在索马里开始的维和行动。
两年多前,索马里国内15支武装力量相互争斗,加上旱灾袭击,搞得民不聊生,百万难民逃往国外,500名联合国维和人员也无法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在这种情况下,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开进索马里。但是,由于多国部队后来同当地武装发生军事摩擦,造成万余名平民伤亡,维和部队102名成员被杀,其中美军44名。美国随之撤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联索行动”是一次失败,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也说这“是维和行动近年来最大的教训”。
联合国要有效地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必须坚持尊重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除非出于自卫,不应随意滥用武力。而“联索行动”受挫的重要原因是,以美军为主体的多国部队后来在“联索行动”中越来越偏离联合国维和的上述原则。
冷战结束以来,由于局部武装冲突或地区动乱不断出现,维和行动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它要处理的是一个国家内部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不但要维和,还要进行人道主义救济和促进民族和解,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动辄动武,凭借军事优势“制造和平”,那就非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局势更加复杂化和尖锐化。索马里问题便是例证。
1992年12月,美军进驻索马里时,正是美国因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而踌躇满志之时,似乎它一家就可以“包打天下”。它满以为美军一到,索马里各派武装力量就会变得规规矩矩,美国可借机再次显示“世界领袖”的形象。然而,索马里的情况却完全不是如此。美军随之频繁使用武力,结果损兵折将。美国行政当局只好决定于1994年3月31日之前从索马里撤出美军,从而结束了美军在索马里的15个月的维和行动。美国的这次失败再次表明,时至今日,谁还想扮演“世界警察”角色实在是不识时务。
解决一国内部的武装冲突、促进民族和解,归根结底,必须依靠当事国人民自己,维和行动只能起到某种辅助和促进作用。索马里问题的最终解决也只能依靠索马里人民自己,并发挥非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联索”行动的失败从反面又一次证明了这个道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