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篆书以其肃穆、高雅、古拙而深得学书者的喜爱,随着收字25万个的《中国篆刻大字典》的付梓,道中人皆有幸——品味篆书三千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06
第11版(文化)
专栏:

  篆书以其肃穆、高雅、古拙而深得学书者的喜爱,随着收字25万个的《中国篆刻大字典》的付梓,道中人皆有幸——
品味篆书三千年
臧宁波
书法伴随汉字的产生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它以遒丽的点画、流动的线条散发出平静和美的艺术魅力。在隶书产生以前,汉字形体皆为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文字和小篆;从书法的角度讲,一般统称为篆书。
篆书是古文字,距今久远,难认、难写,更不易写好。许多书法爱好者虽对篆书大为仰尚,但苦于资料缺乏,最多只探得一鳞半爪,真是心有戚戚焉。《中国篆刻大字典》的出版可谓应运而生。该字典所收字头1.5万余个。每字字例甚丰,从甲骨文收起,到战国金文、秦汉玺印文字,以及明清及近现代名家的字例,最多字例达2500余个。总计各类篆形字例25万余个。若细观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会使人产生艺术上的顿悟,为有志者创造出风格独具而又有现代风貌的艺术品提供可能性。
现在许多篆刻爱好者不究于篆字本身,而是工意于刀,无论如何用心,终难脱匠人之气。或究于篆字本身者,因拘泥于一家一格,天分虽高,也终难脱“奴气”。中国篆刻艺术盛于秦汉,六朝,以后,日趋衰落,到明清,又显出流派纷呈的繁荣景象,涌现出一大批承上启下的大家。如清中的邓石如,清末的赵之谦、吴昌硕等。故今人学篆刻、宗秦汉者,不忽视明清;法明清者,也必溯源于秦汉。另有一些书家和篆刻家致力于一些民间流行的古文字,以求异趣。这包括鸟书、虫书、穗书、垂露文及蝌蚪文等,在该字典中皆有所收录。它还收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石刻文字、历代器物铭文和封泥文字,选收了隋唐到清代有代表性的官印中的九叠篆,可谓“博大精深”。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日本、朝鲜也曾经以它作为书面交际的工具,东南亚由于华人的大量涌入而更为风行。但汉字对于日、韩等国书家来说毕竟是“外文”,出现错别字是难免的,更何况距今久远的篆字。所以,贵州教育出版社和台湾地球出版社不久前联袂出版《中国篆刻大字典》,必将引起国际汉字文化圈有关人士的重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