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智能机器人王国里的开拓者——记清华大学博士后李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智能机器人王国里的开拓者
——记清华大学博士后李伟
刘冬梅金锡华
1961年美国Unimation公司研制成功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带来工业自动化的一场革命,致使人们对机器人的未来寄予了更高的希望,机器人的研究也逐步上升到了智能研究阶段。然而30多年智能研究历程上布满荆棘,其中,动态环境中的机器人实时运动规划方法经历了20多年的研究仍进展缓慢,最终中国一位年轻的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的成就使原来独占鳌头的世界著名学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教授退出了该课题研究,这一突破者就是清华大学博士后——李伟。
1984年12月,李伟以优异的成绩从北方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开始涉足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不久被国家派往德国萨尔州大学深造。在宁静、秀丽的萨尔州大学,李伟开始了智能机器人实时运动规划这项国际尖端课题的艰难探索。他以超出常人的精力和毅力在这块尚未被开垦出的处女地上辛勤地耕耘着。在校园里,时常可以看到午夜过后才从实验楼里走出的这位中国学者的身影。由于他每天12个小时超负荷运转,最终病倒住进了医院。然而他的思考并没有停止。为了尽快验证自己的想法,他不顾医生的劝阻提前出了院,又开始了高强度的研究工作。因为太专心自己的研究了,竟然有一天午夜上错了回家的末班车,后来是一位好心的德国小伙子开车将他送回了家。经过了几个月时间的计算,他的思想得到了证实。
1991年7月9日上午,萨尔州大学电气工程系大楼的第一教室里云集了近百人,李伟的博士论文答辩正在这里举行。两个多小时激烈答辩不能不令德国同行对这位貌不惊人的中国年轻人刮目相看。李伟获得了连德国人也很难得到的德国博士学位的最高成绩。这一突破把智能机器人运动规划问题求解理论往实际应用方面推进了一大步,被国际权威人士称之为具有“决定性突破”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瞩目,他被提名为1995—1996《世界名人录》的候选人,一些国际权威杂志和出版社的约稿纷至沓来。德国《机器人学进展》丛书主编向李伟发出了免费为他出版其研究成果的邀请。他是这套丛书的第一位中国作者,也是第一位外国作者。
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李伟,并没有忘记国内机器人事业的发展。1992年10月他提前结束了德国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携同再有一个月就要临产的妻子回到了祖国,落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后流动站。两年多的艰苦努力,李伟又踩下了一串坚实的足迹:
——首次在国内开展了机器人实时运动规划课题的研究;
——率先在国际上进行了基于模糊逻辑的行为融合技术的课题研究;
——率先在国际上利用模糊逻辑和遗传算法来解决室外运动机器人视觉处理问题。
在这段时间内,他在国际、国内杂志和会议上发表和待发表论文近50篇,很难想象他是以怎样的敬业精神,在短时间内出色完成如此众多工作的。
李伟博士在向世界尖端领域进军的同时,也着眼于国内的经济建设。当他了解到如果能解决全国60万台工业锅炉的复杂控制问题,就可将技术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能源时,便毫不犹豫地接下这一课题。他说:“祖国的今天正处在一场历史的变革之中,我们这一代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是巨大的,既要有勇气和实力参与世界的激烈竞争,又要对祖国的建设有着实质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