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张雪峰,我们做你的坚强后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07
第1版(要闻)
专栏:

  张雪峰,我们做你的坚强后盾
本报记者孟晓云
本报一月十日头版通讯《追求有价值的人生——广州女大学生张雪峰自愿到贫困山区任教的事迹》发表后,在全国,特别是在广州地区,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一次次慰问,一个个资助,一封封来信,像一条条温暖的小溪汇成了江河。这充分说明张雪峰的价值取向,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说明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已深入人心。记者怀着激动的心情将所见所闻再次报告给读者。
    广州青年的骄傲
张雪峰的事迹见诸报端后的第二天,共青团广州市委书记刘日知率队到英德市大洞镇中学看望张雪峰,对她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表示极大的关注,并向她赠送慰问品。广州市不少大学生自发地举办“向张雪峰学习”的板报,有些单位的青年在街头书写“张雪峰是三百万广州青年的骄傲”的标语。浪奇股份有限公司的青年职工邝志毅说:“她的事迹令人感动,值得我们这一代人骄傲。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她,认识她,让我们的社会出现更多的张雪峰。”市第二公用汽车公司第四分公司“共青团”号司机漆小兵说:“她的思想境界非常高,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广州,实属难能可贵。我很佩服。张雪峰的行为既实实在在地支持了希望工程,又给贫困地区带去大都市的文化,传输新的观念和意识。我要以优质的服务迎接四方乘客,共同塑造好广州青年的良好形象。”
连日来,广州市许多团组织结合本单位实际,在羊城扎扎实实地开展“学习张雪峰,共同塑造大都市青年形象”的系列活动。一些工厂的青工把“我为公司奉献一个工作日”口号付诸实践,他们认为,学习张雪峰就应该在本职岗位上体现无私奉献的精神;有近一百二十支青年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大街小巷,他们忙着为在贫困山区工作的人及其在广州的家属做好事,做实事,给冬日的羊城带来了春的信息。
大都市青年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形象?九十年代的青年应该有怎样的风貌?这是最近青年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众说纷纭,归结为一点,便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明、繁荣的社会,既需要求实、进取和竞争的精神,也需要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才能奏出一支优美的大都市交响乐。而张雪峰的行动正体现了九十年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大都市需要这种精神,广州青年更需要这种精神。
    关于人生价值的思索
一月十二日,广州日报发表了市委书记高祀仁致张雪峰的信,给全市人民特别是青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到底怎样才算有价值?他在信中写道:“每个步入青年期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在思索,在找寻自己的位置,寻找自己的答案。我认为,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其价值以社会实践来检验,以社会效益来衡量。因此,人生价值的最高坐标,应定在‘奉献’二字上。只有甘愿为祖国、为民族、为社会、为人民作出奉献的人,其人生价值才会得到社会的公认,才会永不磨灭。”
不少大学生围绕“什么样的人生最有价值”的话题展开讨论。广州大学团委书记吴力勤说,广州青年存在着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一些大学生喜欢讨论的是打工、做生意、挣更多的钱;社会上也有一种误导,似乎钱挣得越多,事业就越成功。张雪峰的出现对于青年学生在人生价值取向上的指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校园里出了一期墙报,题为《学习张雪峰同志,追求有价值的人生》,引起了轰动,许多学生和老师都反映,很久没有见到这样题材的墙报了。
华南师大政法系的学生在一次“追求有价值的人生目标”的座谈中,各抒己见。黄志权说:“掌握着保证生活得以温饱的一定量的金钱,确实是人们生存、发展及幸福的必要条件;但是‘含金量’不能衡量人生价值。大家都知道,马克思的一生是贫困的一生,他既不拥有很多的金钱,也没有直接地创造物质财富,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人生价值的伟大存在。”林冬月说:“倡导为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的精神,就使得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去体现个人价值。没有民族的振兴,个人的发展必将成为一句空话。为了社会,为了国家,我们还是应该讲究一点献身精神的。”
一些师范院校的学生把张雪峰当做可望也可即的楷模。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学生郭英霞看了报道后很感动,她表示: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当老师待遇低,不愿意选择师范专业;而张雪峰本人并非师范生,却投身教育事业,并且放弃城市生活去了贫困山区,这对我们师范生是一个激励,对那些读师范又跳槽的同学应该有更多的启示。
当人们从报道中得知大洞镇中学教学条件简陋和张雪峰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困难时,社会各界都伸出了支援之手。首先是广州市委、市府作出决定拨款50万元,资助大洞镇中学改善办学条件,并委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小丹率领慰问小组赶赴大洞中学;广州日报总编辑黎元江代表该报赠送大洞中学三万元现款和一批电脑、彩电,为该校设立一个电化教室;张雪峰的母校广州市121中学也派人带着新买的收录机和一批文具,到大洞中学探望张雪峰。
大洞镇偏远闭塞,只有手摇电话,通讯不便。全国许多关心张雪峰的单位和个人,苦于无法与之联系,不得不把电话打给记者。广东今日集团总经理何伯权得知此事后,主动提出以公司名义赠送两台无线移动电话,真是雪中送炭。
    我们做你的坚强后盾
支援张雪峰就是支援山区教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能给人以文化和科学,造就人才,这才能使山区自己具备开发和发展的能力。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广东各界纷纷表示:“张雪峰,我们做你的坚强后盾。”
连日来,张雪峰收到了全国各地100多封情意绵绵的来信,其中有军人、研究生、工人、教师、离休老干部和打工仔。读了这些信,使人心潮澎湃;一封广西来信称,读了你的事迹,“如久旱逢甘雨,沙漠遇清泉,感到从未有过的精神上的新鲜活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位战士说:“你扭转了我们同龄人中一些不切实际的追求,将会产生一种新的共鸣。”“你的追求将会使你的精神更富有”;一位“是从艰苦的战争年代过来的”离休老干部,评价张雪峰的选择,“是用多少黄金也买不来的”。还有一些来信值得特别提到:一名在工厂当门卫的打工仔说他曾经“挖空心思想跳槽”,现在,“躁动不安的心情似乎得到了某种慰藉”;一位1993年军校毕业生慷慨陈词:“一个弱女子,能有如此的豪迈气概真让军营中的我汗颜。”他原为现实生活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而对当初的信念产生了怀疑,“今天,读了你的事迹之后,使我逐渐冷却的心,重新热了起来”;四川一个自称是“教育战线上败下阵来的逃兵”,在信中坦诚地说:“真让我感慨万分!你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不为大城市灯红酒绿的生活所吸引的崇高信念,深深地检点我、洗礼我的灵魂!”
与此同时,记者也收到不少来信。北京一家公司的女青年在信中评价张雪峰说:“她不随波逐流,有独特的追求,她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真实。”她表示:“我很想为她的学生做点什么事,希望您能帮助我完成这一心愿。”山东日照市科委一名女干部,也在信中充满感情地写道:“我们仿佛已是老朋友,相知只须共同的爱心。我家经济并不富裕,但是想通过你资助大洞一名家境困难的孩子小学毕业。钱有价,情无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千百个孩子将不会为失学而痛苦。”
广州市委宣传部部长朱小丹概括得好:“富裕地区是否就人情淡漠呢?张雪峰的行动就是最好的回答。富裕地区帮助贫困地区,使之共同富裕,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反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