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广开渠 缓放水——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采访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07
第1版(要闻)
专栏:企业改革试点巡礼⑤

  广开渠 缓放水
——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采访记
本报记者杨振武赵兴林
“一石激起千层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犹如“巨石”入水。可是,我们在全国百家试点企业之一——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看到的是风平浪静,鱼不跳,水不惊。
这惊与不惊,关键是人的问题。精明能干的集团公司总经理陈杰有个铁原则:“涉及人的问题要慎重。”他认为,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应该尽量减少震荡。
冗员过多,是国有企业一大“顽症”。对此,改革中的难题是:既不能手软,也不能闹出大麻烦。在这“两难”之间,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走出一着“高棋”,这就是总经理陈杰讲的,“广开渠,缓放水”。
牡丹集团的“广开渠”,就是在巩固彩电主业的同时,大力扶持投资开发新产品,加快兴办第三产业,搞好待业培训,为安置富余职工开辟多种门路。
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以生产“牡丹”牌彩电而闻名,过去产品结构和经营范围比较单一,基本上是“命系彩电”。近两年,随着全国彩电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企业多面受敌。偏偏这时,一个“穷兄弟”——亏损2亿元的东风电视机厂又加入集团。公司人员猛增到6200多人,而彩电产量受到市场约束。一时,“僧多粥少”,企业富余人员达2000多人。
“不管北电人,还是东电人,都是牡丹人。”集团公司没有另眼看待新来的“弟兄”,也没有把富余职工往社会上一推了之,而是立足企业实际,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改原北京电子显示设备厂为公司制造二部,并注入资金,生产计算机终端,开发通讯类产品;
——实施“北改南迁工程”,在东风电视机厂原址改建高档公寓式写字楼,原设备迁至广东,折价投资兴建电子工厂;
——兴办起一批与彩电生产配套的独资和控股、参股的合资与联营企业;
——大力发展三产,成立牡丹酒楼、牡丹汽车维修厂、牡丹广告公司以及牡丹电线电缆厂等新摊新点。
牡丹集团对这些“呱呱坠地”的各类摊点给予人力、财力和场地等方面的扶持,同时,使之保持相对独立。新的公司一经注册,即刻“断奶”,但可以有偿借用资金。这些小公司为集团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集团公司为小公司提供的设备和材料,全部签订合同,“一家人,明算帐”。
条条新渠,为富余人员择业提供了广阔天地。即使这样,牡丹集团对分流仍是慎之又慎。他们的“缓放水”,就是搞好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衔接,政策制订与实施步骤的衔接,妥善安置富余人员。
集团公司在详细测算的基础上,对各部门实行了“定岗、定编、定员”,强调“一个萝卜一个坑”,能一个人挑的就不搞两个人抬。据此开展富余人员的分流和优化组合。
“条件公开,机会均等,双向选择,择优录用,隔级批准”,是牡丹集团在分流中重要的指导思想。一切都是透明的,有本事就有岗位,有能力就有舞台。这样,本事大的干大事,本事小的做小事,没本事的学本事,各得其所。陈杰乐呵呵地对记者说:“牡丹的分流,实际上形成了全体职工对自己的再认识。”
事缓则圆。由于各方面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尽管一些职工的岗位变了,但没有引起大的波澜。对下岗人员,集团公司按照“下岗人员管理办法”,“富余人员安置办法”进行管理、培训和重新安置。在200多下岗人员中,有97人经过人才交流中心分配,得到了妥善安置。
“广开渠,缓放水”的结果,不仅为富余人员找到了出路,更使集团公司朝着跨行业、跨地区的多元化经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994年,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奋力拚搏,完成销售收入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可以预想,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深入,“牡丹”之花将会更加夺目耀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