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利用资金市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08
第11版(理论)
专栏:

  利用资金市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陈建威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我国的薄弱环节。铁路、公路、电讯、机场码头等基础设施严重供不应求,制约了国民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企业的放权让利以及各种经济成份的成长,民间的资金实力越来越强。民间和企业的闲置资金以及闲置劳动力是我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这些闲置资金和闲置资源,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办法。
一是发行建设债券。根据某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发行建设债券,如机场建设债券、铁路建设债券、公路建设债券,等等,只要利率适当,这种债券对投资者是有吸引力的,但要注意债务期限。因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周期更长。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债券的期限不宜过短,应发长期债券,比如五年期或八年期。购买长期债券,对投资者来说,风险较大。为了增加投资者的安全感和投资信心,可以用基础设施的股份作抵押。在通货膨胀存在的情况下,应发行保值债券,使债券名义利率略高于物价上涨率。
二是发行股票。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基础设施与一般加工工业相比,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两个城市之间修了一条高速公路,人们一般不会再去修第二条与其竞争;第二,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比较稳定。基础设施的市场需求不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大起大落,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它的市场经久不衰,经济效益比较稳定。当然,也有些基础设施,要实现规模效益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我们三亚凤凰机场,要完全实现它的起降能力,需要一定的乘客量。经过若干年后,随着海南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旅客规模的扩大,机场会得到充分利用,机场的经济效益会达到最佳状态。但在近几年之内要完全发挥它的能力是有困难的。
可考虑由一批投资专家组成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发放基金券的办法将分散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分散投资于效益比较好的若干项目。由于专家操作,加上投资分散,这比单个投资者直接投资风险小,效益高。鉴于我国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建设任务比较重,由那些既懂金融和投资,又懂基础设施建设的专家组成若干基础设施基金公司,通过出售基金券的办法将居民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较好途径。
三是利用闲置劳动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在谈论建设资金时,往往只注重货币形态的资金,忽视非货币形态的资金,特别是忽视非物质形态的资金,即活资金。人们筹集货币形态的资金,最终还是要用货币购买各种建设物资和活劳动。所以我们撇开货币形态和货币手段,直接筹集活劳动,进行某种建设,同样是筹集资金。闲置劳动力较多,是我国的一大特点。将这些闲置劳动力组织起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使我国基础设施的数量迅速增加。如何将这些人组织到基础设施建设上来?依靠传统的行政办法,实践证明效果并不是很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股份有限公司可能是组织闲置劳动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较好办法。比如,某个县需要修一条公路,通过劳动入股的办法将全县的闲置劳动力组织起来,以一定的投工量为一股,发给股票。公路修成后,由股份公司进行经营管理,所获得的收入按股分红。这样做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四是利用国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国际上大量闲置资金需要寻找出路。这些资金除了追求较高的回报之外,更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在国外投资者中,一些大财团资金实力比较雄厚,具有长期投资的实力和眼光。我国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与一般加工工业相比,具有竞争性小、投资风险小、远期回报率高等特点。因此,吸收外国投资者,特别是那些大财团对我国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不仅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利于基础设施建成后按照自身规律正常营运。
利用资金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创造许多软环境和硬环境。
首先,要放宽社会资金进入基础设施的限制。通过社会力量,使这些领域较快地发展起来。社会资金进入后,还有利于改变这些领域独家经营所造成的种种不良后果,有利于增加这些领域的竞争性,提高服务质量。
其次,适当调整基础设施的价格或收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跟着利润走,利润跟着价格走。什么东西最短缺,什么东西就应当最赚钱,资金就最愿流向这个领域。现在有些基础设施长期不赚钱,主要是因为价格被人为地压得太低。只要价格适当调整,这些行业很快会由亏损变成盈利。
经营基础设施的公司进行综合开发,也是提高基础设施项目对社会资金吸引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所谓综合开发,即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营运,开发相关的房地产和第三产业,利用房地产和第三产业的盈利,弥补基础设施建设和营运中的亏损,以提高基础设施的总体回报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