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全国国有资产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08
第11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全国国有资产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
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于去年底在昆明召开了全国国有资产理论研讨会。会议围绕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搞好国有企业、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国有资产流失
当前,共和国赖以生存的国有资产正在被多方吞食,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主要有:一是在中外合资合作中对中方国有资产不评估、低评估,降低国有资产在合资总额中应占的比例;二是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时,对国有资产不评估、低评估,或把部分国有资产折成个人股分到本企业职工名下。在分配时,国有股不分红或低分红;三是全民单位办集体,产权关系不清,国有产权与其收益流入集体甚至个人手中;四是产权交易行为不规范,国有资产被低价处置;五是国有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流失惊人,专项资金超支挂帐数额连年增长;六是长期以来无形资产得不到应有重视,造成国有无形资产大量流失;七是境外国有资产及其收益大量流入个人手中。
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其原因除了政策体制上的问题外,主要有三个:一是国有资产管理缺乏明确的责任机构和责任人,出了问题无法追究责任;二是国有资产管理法制不健全,无法可依,执法不严;三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因此,要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是要明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机构和责任人;二是要加强法制,在加快国有产权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抓紧制定、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配套法规,实现以法治产;三是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制定科学的国有资产考核指标,强化对资产流失的监控手段。
    必须加快国有产权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
当前,部分国有经济效益低下,生产经营困难的原因之一是产权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表现在:国有资产多头管理,无人对国有资产统一负责的局面仍没有实质性改变;企业缺乏有效的内在所有权约束机制,要搞好国有经济,必须加快国有产权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改变国家层对国有资产多头管理的状况,变多头管理为专门机构的责任化管理。在企业层次应从实际出发推行以股份制为主体的公司制,明确投资主体,建立企业股东会、董事会,实现有效的内在所有权约束机制。在国家管理层与企业之间,要建立一批专门经营国有产权的公司,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运营国有资产的要求。
一些同志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加市场经济交易的双方必须是平等的、自主的;政府和企业都是市场的主体,它们之间也必须是平等的,否则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经济。因此也就不应当使企业附属于任何的政府机构。但企业既然是国家的,那就必须为企业重建自己的母体,这个母体就是投资者。政府是国有企业的投资者,但不应成为经营者,应把国有资产委托或出包给国有资产的经营公司去经营,形成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这样的产权关系明确、法律地位平等的经营体系。有的同志指出,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借鉴国外经验,但一定要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立起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产权管理体制。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从传统的实物管理转到资产的价值管理,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从两权合一管理转到资产所有权专责化管理的轨道上来。
    实行资产有序转让,盘活国有资产
有的同志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过广过宽,国家既管不了,也管不好,今后应适当收缩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将不该由国家管理的资产逐步实行非国有化,将收回的资金重点用于国家急需发展的产业和领域。许多同志认为,国家投资重点应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发展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和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其他都可以放手让民间去办。
许多同志认为,当前国有资产经营的重点是盘活存量资产,主要方式是产权转让,因为资本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够实现增值。应当提倡在国有企业公司化和资本经营专业化前提下的国有资本的证券化管理与经营。要打破目前不允许国有股上市转让的限制,抓紧制定国有产权交易的办法,使国有资产能够按市场规则有序转让,在流动中实现资产增值。针对当前产权转让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同志指出,进行国有资产产权流动和重组,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二是切实维护国家的权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有利于国有资产的结构优化和合理配置;四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国有资产;五是产权交易要依法规范地进行;六是资产必须经过评估,实行有偿转让,转让收入必须用于国有资本再投入。(刘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