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让“春兰”进万家——记春兰集团总经理陶建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09
第2版(经济)
专栏:

  让“春兰”进万家
——记春兰集团总经理陶建幸
阎启翔
江苏古城泰州土生土长的优秀企业家陶建幸,依靠自己的胆识,带领群众把一个落后小厂,建成中国最大的空调器基地。主导产品空调器覆盖国内40%的市场,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春兰集团已拥有30亿元固定资产,跻身全国500家最佳效益企业行列。
1985年10月6日,陶建幸走马上任,来到一个品种杂、批量小、成本高、效益差的小厂泰州冷气设备厂。面对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的困难局面,陶建幸深感,要走出困境就要首先调整旧有的产品结构思路。他认为,企业产品与其“穷养一窝”,不如“富生一子”,形成拳头。
他像一名指挥员,一下砍掉了30多个批量小、成本高的产品,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品。
1987年,国内生产3000大卡空调器的厂家如林,竞争白热化。春兰当时实力不足,如果硬着头皮较量,势必事倍功半。陶建幸当机立断,只开发两个产品——7000大卡以上柜式空调、3000大卡以下家用空调。这一避“热”就“冷”之举,果然奏效。春兰空调大步走向市场,成为供不应求的热门货。4年时间,“春兰”的工业产值从2500万元猛增到1990年的1.2亿元。
陶建幸的第二个“四年规划”,要使春兰集团1994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0亿元。
消息传出,不少人怀疑:一个企业搞10个亿,有把握吗?市委书记、市长、市经委的领导支持他。
以往的“直销方法”靠推销员骑车送货上门,询问用户要不要产品,不适应现代化生产。陶建幸又一次当机立断:改行“代理制”,立足大营销,采用“蜘蛛网”战术,在全国广设代销点。把企业效益和代销商利益捆在一起,激励他们最大限度推销春兰产品。这一招将代销商吸引到自己身边,形成了全国性庞大的销售队伍。当年顺利售出空调器20多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
当代理制和让利销售一时成了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时,陶建幸又出“奇兵”,采用了“拴蜻蜓”战术——“受控代理制”。这是一种更加科学的厂商合作方法。代销商要进货,必须提前将货款以入股形式,先交春兰集团。然后,再按合同规定提走货物。厂方给代销商大幅度让利。这一营销战术,拴住“蜻蜓”,代销商不会“跑掉”,销售网络进一步稳定;二是加快资金周转,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当一些同行被“呆帐”和“三角债”弄得寸步难行时,陶建幸的资金流动如水,在银行经常保持几十亿元的存款,为春兰空调进入千家万户创造了条件。
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到春兰集团视察,高兴地伸出大拇指,对陶建幸说:“春兰人有志气!要把企业办得更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陶建幸明白,一个产品,不可能长期称雄市场,更不能使企业高速高效地持续发展。
陶建幸又开始实施1995年开始的第三个“四年规划”。今后4年,春兰把摩托车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5亿元,研制的新型摩托车,去年已形成10万辆的生产能力。1995年,要生产20万辆。1996年,将形成100万辆的生产能力。到那时,带有春兰标志的“海光”摩托车,将会给消费者带来喜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