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改革有大动作 技改获新进展株洲电力机车厂喜事盈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0
第2版(经济)
专栏:

  改革有大动作 技改获新进展
株洲电力机车厂喜事盈门
本报讯记者江世杰报道:1994年岁末,株洲电力机车厂喜事盈门:我国第一台韶山8型准高速客运电力机车和韶山6B型国际中标客货两用电力机车同时竣工剪彩;该厂与日本日立公司联合设计、按全套引进的国外工艺要求生产的机车用脉流牵引电机试制成功;重大技术进步项目架构生产线、铸造树脂砂造型生产线完成了安装调试;提前33天完成全年新造机车230台(节)的国家任务。
厂长丁爱国对前来祝贺的铁道部、湖南省领导同志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两年多来把深化企业改革同加速技术改造紧密结合的结果。
株洲电力机车厂已有近60年历史,现在是我国制造铁路电力机车的主导厂家。近十年来这个万人大厂年年都有进步,但进步幅度最大还数这两三年。
这两三年,他们在企业改革方面有一系列大动作:
一是1992年7月,率先成立了湖南省第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第三产业开发总公司,实现了工厂生活后勤系统从工厂主体中分流以及从福利型向经营型的转变。1994年该公司营业总收入达1.07亿元,创利税1358万元。
二是在电机、转向架、组装三个分厂实行了“准三资”企业管理试点。电机分厂人员减少而产量大增,电机试验一次合格率上升至98%,还基本消灭了加班突击现象。
三是围绕搞活辅助生产单位,1993年和1994年分两批对工模具、电热等5个分厂,进行了厂内独立核算试点,大大激发了这些单位的生机和活力。1994年工模具分厂实现的收入和利润,分别是独立核算前的1992年的4.67倍和2.02倍。去年全厂主业以外的收入达7711万元。
四是两年来对近200名新进厂人员进行了合同制改革试点,这表明今后端“铁饭碗”的人将越来越少。
五是进行了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集资建房、提租补贴、职工买房、成本价售房等阶段,推进了住房商品化。
与此同时,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的株洲电力机车厂加快了技术改造的步伐。从1993年起,他们千方百计筹得资金5000万元人民币、800万美元,展开了五条工艺线的重大技术改造:
铸造树脂砂造型生产线,共投资2500万元。全套设备由德国引进。去年年底已基本完成第一期工程的设备安装。这条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线投产后将使该厂铸造能力提高30%,铸件废品率下降2—3个百分点,并可大大提高铸件质量和精度,减少机加工切削量。
构架生产线,总投资804万元,引进了焊接机器人、激光检测装置、组合机床等10项13台设备。投产以来的事实表明,工效比过去提高8倍,焊接质量、精度和整体制造水平都能满足高速、重载机车的严格要求。
此外,备料、弹簧、电机三条生产线的改造正加紧进行,今年内将全部完工。届时,这个厂的技术素质将进一步向国际先进水平靠近。深化企业改革和加速技术改造,成为株洲电力机车厂腾飞的翅膀,去年全年完成销售收入8.5亿元,实现利税6000多万元,均创建厂以来的最高纪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