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外攀高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0
第2版(经济)
专栏:德阳的点子(三)

  外攀高枝
本报记者罗茂城
“眼睛向外求发展”,与“眼睛向内练内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实践告诉我们,许多企业光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发展的,而眼睛向外,寻找合作伙伴,发挥各自的优势,往往能收到共同振兴,甚至起死回生之功效。
德阳耐火材料厂,产品质量很好,也有销路,但苦于找不到资金搞技改,以扩大生产规模。靠银行大宗贷款不可能,靠自身解决资金又有限。如何办?他们想出一个办法,与最大用户——攀枝花钢铁公司搞联营。德阳耐火材料厂将1000万元产权和1637万元新项目股权转让给攀钢,从而解决了急需的技改资金,产品找到了稳定的销路,而攀钢所需耐火材料也获得了稳定来源,双方都得到了实惠。
德阳市丝绸公司过去一直搞初级产品,经济效益不佳,想搞高附加值的产品,苦于既缺资金,又无技术。后来他们找到杭州丝绸炼染厂合资联营,双方各出资250万元,建成德杭炼染厂。联营以后,该厂采用杭州炼染厂的先进工艺、设备和管理模式,使该新办厂产品的质量大为提高,工厂具有年产1000万米精炼真丝绸缎、500万米染色和70万件砂洗的生产能力;炼染一等品率达99.7%,比一般厂家要高出10个百分点。该厂1993年元月投产,当年产值达2.04亿元,实现利润90万元。去年在丝绸行业全面滑坡的情况下,产值仍高达2.11亿元,实现利润101万元。
德阳市毛纺厂,通过与上海二毛厂合作,收到了起死回生之功效。该厂从1986年破土动工,后来边修边生产边亏损,到1993年债台高筑,欠债达3000多万元,先后换了4任厂长,仍无回天之术。德阳市委、市府采取果断措施,请来国内最好的毛纺企业——上海第二毛纺厂对其实行全员风险承包,由对方投入原料、机配件和进行管理,利用德阳毛纺厂的厂房、设备和劳力,使工厂很快活了起来。对上海二毛厂承包德阳毛纺厂一事,起初也有人反对,认为这是“出卖主权”“让别人赚钱”。但事实改变了人们狭隘的看法,去年一年,该厂产量达64万米,等于承包前7年产量的总和;一等品率达94.4%,并一举扭亏为盈,实现利润40万元,上交税金132万元。今年计划生产呢绒84万米,一等品率96%,实现利税300万元。请人承包,不仅使德阳市卸掉背了多年的沉重包袱,还能为德阳作贡献,这何乐而不为呢!
市长严如高对记者说:“德阳对企业从实际出发,一厂一策,不搞一刀切。思路决定出路,决不搞留了面子丢了命的蠢事。上海二毛厂承包德阳毛纺厂,就是很好的一例。”这,正是德阳国营企业不断具有活力之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