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粥饭思不易物力念维艰——北京西中街小学开展勤俭节约教育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0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粥饭思不易物力念维艰
——北京西中街小学开展勤俭节约教育纪事
本报记者王娜梅
位于东直门立交桥东南有所东城区重点小学——北京西中街小学,该校师生开展勤俭节约教育独具特色。
    小餐盘干干净净
学校没有餐厅,但每天有500余名师生吃饭。中午12点多,正赶上孩子们吃午餐,在各班的教室里,孩子们排着队,走到老师跟前,端起不锈钢小餐盘请老师分菜。
20分钟后,小餐盘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又放回原处,由值日生取走送到厨房刷洗、消毒。
学校老师说,使用小餐盘吃饭,孩子们省去了带餐具的麻烦,既卫生又方便。过去孩子们每天将碗具带来带去,自己清不干净,书包和手都弄得很脏。现在学校统一洗好、消毒,卫生又安全。最大的好处是用餐盘后老师教育孩子们吃多少,要多少,不浪费一粒米,逐渐培养了孩子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现在再也看不到厕所、垃圾桶里有孩子们倒掉的饭菜了。
    螺丝钉一颗不丢
学校使用的桌椅是用螺丝钉装配组合的,螺丝钉很容易松脱。以前螺丝钉松了没人紧,掉在地上没人拾,桌椅也很快散架。为修理桌椅学校每年要买一两千个螺丝钉备用。校长马杏芳认为:丢掉一个螺丝钉事小,但是丢掉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可是大事。
1992年9月一开学,学校即制定了班级财产管理责任制,每学期学校把每个班桌椅、卫生用具、电教设备、教具等全部配备齐全、登记入册后完好无损地交到班主任手里。每个月学校要检查公布各班螺丝的丢失情况,并排出名次。为此每个班都设立了财物小管理员,三年级以上各班还成立了桌椅维修小组,配备了小钳子、改锥等维修工具。每学期学校评选爱护公物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以奖励,还为班主任设立了财产保护奖励基金。这些措施调动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师生们想方设法不丢失一颗螺丝钉。孩子们为了让桌椅螺丝钉牢固,想出了许多办法:涂乳胶、上白漆、缠线、贴胶布等等。
目前全校桌椅完好率已提高到90%多,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的意识已扎根于孩子们的头脑中。
    零花钱不随便用
“孩子不‘打的’不出门”、“没有生日蛋糕不过生日”,“孩子间请客比阔气”……听到这些反映,学校大队辅导员在对孩子们进行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教育的同时,对孩子们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要求。
在组织孩子们“春游”、“秋游”时提出“带最少的钱”(2—5元)的建议,并提醒孩子们带的东西“够吃”就行。这样避免了过去孩子们出去游玩比谁带钱多,带吃的多,吃不了乱扔的浪费现象,倡导了一种勤俭节约的好作风。有的孩子觉得带了吃的喝的就一分钱没用,回家交还父母,学校知道后马上予以表扬。春节到了,学校又提出压岁钱“不随便用”的建议,引导孩子们把钱用来交学费、买文具,把钱积存起来,捐给贫困地区“手拉手”小朋友。去年,不少孩子用零花钱为农村小朋友买了学习用具、书包、课外书、儿童读物、收录机、书本铅笔等等。
    废纸废本全有用
这所小学有一个全东城区闻名的教师备课资料室,5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整齐地摆放着近百种杂志和11份报纸,1981年以来的各种教学资料合订本井然有序地排列在书架上。这些都浸透着朱继光老师的心血。
每逢学期期末和开学打扫卫生时,这位年近花甲的朱老师都将各班的旧书、废纸、废本、废卷子集中在一起,细心清理。一页一页地把本上没用完的纸裁下来,留给来资料室备课的老师用,然后再用卖废纸本的钱买来新的教科书,她说:“学校经费少,自己能动手尽量自己干,能省则省。”老师中类似的事例不少,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