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美化自然环境增添人文景观南京孔雀园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1
第12版(周末)
专栏:

  美化自然环境增添人文景观
南京孔雀园见闻
王蔚
说起孔雀园,可谓既小又大。小,是指地方小,它地处南京雨花台的江南第二泉这块弹丸之地,占地面积只有36.3亩;大,是指名气大,这是全国第一家属于私营性质的公园。园中拥有近百只蓝孔雀。
雨花台是一个静谧淡泊的自然风景区。走进孔雀园,这种清雅就会向你迎面扑来。郁郁葱葱的古树花草,孤芳自赏的华枫秀竹,曲径通幽的石阶小道。清风徐来,路边草丛中散落的蓝孔雀就会抬起头来,竖着脖颈静静地听,偶尔还有几只不畏人的孔雀在小路上信步闲游。
你拾阶而上,就会在一个开阔的草坪和硕大的房子后面发现孔雀的繁殖区。这里有更多的蓝孔雀。在碧净的小池塘边和剔透的假山石上,它们或躲在暗处谈情说爱,或啄食游人喂的美味,或静静地晒着太阳,或梳理着漂亮的羽毛,或站在大树杈上回味着森林里的感觉……
在繁殖区的四周,是供游人休息的回廊,那里错落有致地放着一些盆景花卉,不经意地点缀着这里淡雅自然的艺术氛围。人们不会想到,这一切竟来自于一位南京小姐的手笔。她正静静地坐在椅上凝望着她心爱的孔雀,孔雀羽毛做成的发簪、金黄色的傣家裙,使她成为孔雀园别致的一景。她就是孔雀园园主杨国清。
坐在孔雀的身边,杨小姐说起自己奇特的人生经历:
杨小姐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一个偶然的机遇,使她由学校保送法国巴黎留学,攻读语言专业。在巴黎,她不仅被那里高雅脱俗的艺术品强烈震撼了,而且那里古朴的森林、如茵的草坪,以及人与动物共处同乐的天然图画也深深地感染了她。归国后,杨小姐又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攻读工艺美术系的服装理论研究生。正当她读完硕士,准备雄心勃勃大展鸿图的时候,又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她的人生道路。
那是3年前的一天,她到扬州一个朋友家里做客。朋友神秘地说出自己从动物园要了一枚孔雀蛋,用鸽子孵出孔雀后以100元的价格卖掉的事情。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杨小姐难以想象自己从小视为圣物的孔雀竟能与金钱画上等号。或许,是她从小就对动物有一种偏爱;或许,是三年的欧洲留学使她对人与动物相悦合一的氛围所感动,杨小姐忽发奇想,创办一个人与孔雀可以随意相处、没有栅栏隔离的公园。
幻想与现实的连线就是行动。凭着执著的努力,杨小姐终于在南京南郊的雨花台发现了这块想象中孔雀园的“粗坯”。当时,那里已很多时间没有利用,房屋漏雨,杂草丛生,毒虫出没。可从小就害怕蛇和蜈蚣等动物的杨小姐硬是没有被吓退。一方面,她毅然与雨花台管理处签订了承租合同,一方面,她又请来工人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修房屋,除杂草,挖蛇窝……很快就将这里安排得井井有条。
随后,杨小姐两次南下,吃尽千辛万苦,采购来蓝孔雀,同时又在园中新建了6个竹楼,形成了具有孔雀的故乡——云南傣家风格的孔雀园。
做孔雀王绝不是轻松的事,既要有一整套的饲养经验,又要防止黄鼠狼、狗獾子等天敌的侵害。同时,一些不自觉的游客偷拔孔雀尾羽也会使这些胆小的生灵受惊。但杨小姐是一个渴望挑战的人,为了养好自己心爱的孔雀,她干脆把家也搬进了孔雀园。
照杨小姐的话说,这里的竹楼、陈设,甚至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孔雀而建。她否认了自己是孔雀园的主人,因为孔雀才是这里的主人。
在孔雀园,每逢晴朗的清晨或黄昏,通常有这样的奇观,稀薄的雾霭中,孔雀引颈高鸣,霎时间,像是听到了招唤,数千只小鸟扑簌簌飞落到孔雀园周围的树上,随着树枝的颤动,发出各种美妙的鸣叫声,低音婉转,高音清丽。孔雀则昂首挺立,一副百鸟之王的凛然之态。
孔雀园是孔雀的天堂。在这里,它们受到了杨小姐无微不至的悉心照顾,杨小姐和她的伙伴遇到孔雀,总是给它让路,不让它受到任何惊吓。
孔雀属鸡形目雉科,有着像鸡一样的生活习性。每到夜幕降临,它们总会跳上树枝或屋顶入眠,不安分的还会将电线当作睡床。这可操坏了杨小姐的心,她既不愿干涉它们的自由,又要想方设法保护它们。每逢夜间刮风下雨,杨小姐都要起来几次看看它们是否安全;听到了它们遇到天敌或迷失方向的求救信号,杨小姐会放下一切,马上赶去。
面对这些“宠坏”了的孔雀,杨小姐也会照应不过来。当一些孔雀飞出园外寻找新的感觉时,周围的群众都会跑来告诉杨小姐。让杨小姐尤为感动的是,在孔雀园开园的大半年里,孔雀虽多次飞出园外,却一只未少,从没丢失。
据杨小姐介绍说,当她拿着孔雀园初步设计方案与雨花台管理处商量时,怎么也没有想到答复是这样快,这样干脆。虽然孔雀园没有太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其社会效益却是明显的。仅从这个角度出发,管理处领导就一槌定音,很快签订了承租合同。
饲养野生动物需要办许可证。杨小姐向省农林厅提出申请后,从厅领导到林业局领导都亲自过问,仅一个月时间,就为杨小姐办理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
在群众来信中,有辽宁省和广东省的远方游客,也有南京本市的热心群众。德籍华人袁镜彪从香港《星岛日报》欧洲版上看到了有关南京孔雀园的报道,立即写来书信对杨小姐的敬业精神表示钦佩;天津市南开区一名姓白的退休老人,写信来表示愿意无偿帮助杨小姐办好孔雀园……
正是这来自社会各方的一双双友谊的手才托起了孔雀园这个美丽的梦,使它散发出纯净的自然之美。它似乎远离尘嚣,超越时空,将人与动物之间栅栏不经意地拆除,勾勒了一幅天人合一、恬静协调的生动图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