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取名趣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8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取名趣事
送孩子上幼儿园,常见一些孩子的名字用字深奥、生僻,猜想是那些做父母的怕重名或落入俗套吧!这使我想起小时候我们村里大人、小孩的名字,它引出过故事,寄托着向往,更是时代的写照。
记得小队会计的岳丈姓邓,解放前世代受穷,他给4个儿子取名“光荣”、“光华”、“光富”、“光贵”,盼望子孙们能荣华富贵。“荣华富贵”们身强力壮,但读书不多,先后结婚成家,儿女成群,多子却不多福,日子过得很艰难。
保管员姓陈,50年代初生了4个儿子,取名叫“先保”、“先家”、“先卫”、“先国”。那时,有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妇孺皆知。
队里还有个三兄弟,父辈让他们背上了富农成份,他们名字依次叫“国英”、“国美”、“国中”。到了“四清”运动,队里驻进了工作组,肯定了“保家卫国”的取名同形势合拍,大加赞扬;“荣华富贵”带有封建残余,但考虑到其祖辈根红苗正,予以保留;“英美中”上升到路线斗争的高度,有叛国投敌、反攻倒算之嫌,大会小会批得他们眼泪汪汪,工作组给他们改名为“国大”、“国强”、“国中”,立意是“中国强大”。
我们三兄弟在60年代接连出生,家又住在山顶上,门前茂林修竹相偎,父亲给我们取名叫“劲松、险峰、丛山”。
我大爹家接连生了3个“千金”,最后又生了个儿子。3个女儿依次叫“梅园、兰园、芳园”,给儿子取名叫“满园”。
那时,村里人的名字虽然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通俗易懂,但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比例失调,空有“保家卫国”的心,“荣华富贵”的憧憬,怎能赶上发达国家“英美”!单凭有山的灵性,对“梅兰芳”的仰慕,而囊中羞涩,无力培养,又怎能“春色满园”呢!
湖北枝城报社 杨险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